2010年北京市中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08
483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認定考試
《教育學》參考答案(2010年3月7日)啟用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 每小題2分, 共20分.
1.C 2.B 3.A 4.A 5.B 6.C 7.A 8.C 9.C 10.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 每小題2分, 共20分.
11.家庭教育 12.騎士教育 13.再生產 14..價值取向 15.民主平等 16.免費性
17.國民素質 18.廣域 19.判斷 20..漸進
三、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 每小題4分, 共16分.
21.【對】.正義的政治制度能夠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如民主政治對教育權利的保障.非正義的政治制度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如專制政治對教育權利的踐踏.
22.【錯】.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 是國家必須保障的公益事業.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
23.【錯】.國家課程側重于學生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質.在實施上具有強制性.
24.【對】.學校管理過程包括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四個環節.計劃是起始環節, 實施是中心環節, 檢查是中繼環節, 總結是終結環節.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 每小題6分, 共24分.
25.簡述學生的本質特征.(P201—202)
答:發展性、有潛能、差異性、主動性、獨立性.
26.簡述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P114)
答: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 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7.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答: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激發學習動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
28.學校育德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答: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團隊活動與集會活動;班主任工作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 每小題10分, 共20分.
29.論述教育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歷史繼承關系.
30.答:這段師生對話直接改變了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認知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 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倆個方面.道德認知是品德的基礎.教師從“知”入手進行教育, 為該生改正錯誤, 形成良好品德打好基礎.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因素構成的.育德過程就是培養這四種品德心里因素并使之協調發展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 “情”即道德情感, “意”即道德意志, “行”即道德行為習慣.
由于知、情、意、行既相互獨立, 又相互作用.有了“知”, 即對客觀事務的是非善惡有了認識, 就會產生相應的道德情感, 才能獲得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為道德行為作出自覺而頑強的努力, 進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
移動端訪問:2010年北京市中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