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學熱門考點8.4德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12-19
413

三、德育的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傳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養方式。不能把德育方法單純歸結為教師運用的方法或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方法,從整體上說,它是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
(二)我國小學德育的主要方法
1.說服法
說服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要求學生遵守道德規范,養成道德行為,首先要提高認識,啟發自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就需要運用說服的方法來講清道理,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說服方法的實質在“服”而不在“說”。說服方法要求的是“以理服人”,學生“心領神會”、“心悅誠服”,而不是“以勢壓人”,“我說你聽”。說服方法常表現為師生對話,在關系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認識上相互溝通,在情感上得到共鳴,在行為上共同選擇,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教。
說服法包括:
(1)講解
說服常用講解,如向學生講清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解釋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說明某項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等。
(2)談話
說服常用談話,通過談話可以交流思想情感,了解學生的情況,提高他們的認識,他們進行教育。
(3)報告
當學生思想認識上有一些共同要求需要滿足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需要解決時,以采用報告或講座進行說服為宜。
(4)討論
當學生對某些社會或道德問題有些看法,但又不甚明確、不太全面時,特別是產生了分歧和對立的看法時,采用討論、辯論,能使問題理解得更深入。
(5)參觀
參觀是讓事實說話,通過接觸實際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運用說服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明確目的性。說服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注意個別特點,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放矢,符合需要,切中要害,啟發和觸動學生的心靈,切忌一般化,空洞冗長,嘮叨。否則,會使學生感到單調、厭煩,產生抵觸情緒。第二,富有知識性、趣味性。青少年渴求知識,期望更多地了解社會、人生,因此說服要注意給學生以知識、理論和觀點,使他們受到啟發,獲得提高,所選的內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動有趣,使學生喜聞樂見。第三,注意時機。說服的成效,往往不取決于花了多少時間,講了多少道理,而取決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時機,撥動學生心弦,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第四,以誠待人。要說服學生,教師的態度要誠懇、深情、語重心長、與人為善。只有待人以誠,才能叩開學生心靈的門戶,使教師講的道理易被學生所接受。
2.榜樣法
榜樣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
榜樣把道德觀點和行為規范具體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動,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響力。而青少年學生又富有模仿性,愛效仿父母、師長,學習有威望的同學,尤其崇拜偉人、英雄、學者。在良好的環境里,榜樣能給學生以正確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導他們積極向上。但在缺乏制 度、紀律和正確輿論的環境里,榜樣的作用則將受到局限。
榜樣法包括:
(1)偉人的典范
歷史偉人、民族英雄、革命導師、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和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們是民族的代表、人類的精英,當然是青少年學習的典范。他們的不平凡的一生、偉大業績、崇高品德和光輝形象,對學生有極大吸引力,容易激起學生對他們的敬仰思念之情,對照典范嚴格要求自己,推動自己積極上進。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的典范,是德育的重要方法。
(2)教育者的示范
教師、家長和其他長者給青少年學生所作的示范。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榜樣。尤其是教師與父母,他們肩負著培養青少年學生的重任,也得到學生的信賴。其言行、舉止,儀態、作風、為人處世和各方面的表現,都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3)學生中的好榜樣
從學生中評優,這也是一個運用榜樣的方法。當然,學生中的榜樣,不可能那么完美與穩定。但他產生于學生,為學生親近與熟悉,容易引起學生的關心與學習。尤其是青少年積極向上、不甘落后,因而在學生中適當運用評優,可以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你追我趕,共同提高。
運用榜樣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第一,選好學習的榜樣。選好榜樣是學習榜樣的前提。我們應根據時代需要和學生實際出發,指導他們選擇好學習的榜樣,獲得明確前進的方向與巨大動力。第二,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樣能對學生產生力量,推動他們前進,就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所學習榜樣的身世、艱苦奮斗的經歷、偉大卓越的成就、崇高光輝的品德,特別是了解那些感人至深、令人起敬之處,使他們在心靈上對所學榜樣產生驚嘆、愛慕、敬佩之情。第三,引導學生用榜樣來調節行為,提高修養。要及時地把學生的情感、沖動引導到行動上來,把敬慕之情轉化為道德行動和習慣,逐步鞏固、加深這種情感。
3.鍛煉法
鍛煉法是有目的地安排學生生活,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際活動與交往,以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青少年學生品德的培養離不開實際的活動與交往的鍛煉,只有在社會生活和道德實踐的過程中,品德才能形成、發展和完善。我們既要堅持說服教育,又要重視實際鍛煉。
鍛煉法包括:
(1)練習
培養青少年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愛清潔、講禮貌等文明行為習慣,必須通過反復的練習。
(2)制度
制度是指通過構建良好的學校制度來引導規范和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學校制度應合法、合德。
(3)委托任務
教師或學生集體委托學生個人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也是一種重要的實際鍛煉。
(4)組織活動
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是很重要的道德鍛煉。這些活動包括學習、課外活動、勞動以及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在活動中學生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克服許多困難,經受多方面的鍛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的道德成長。
運用鍛煉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第一,堅持嚴格要求。有效地鍛煉有賴于嚴格要求,進行任何一種鍛煉,如果不嚴格遵守一定的規范和要求,而是馬馬虎虎,那就會搞形式主義,不可能使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對學生品德的鍛煉貴在一個“嚴”字,絲毫不能放松。對一個學生馬虎,對個個學生都可能馬虎,教師的要求便流于形式。第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主要是學生的活動,只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內心感到鍛煉是必要的、有益的、有價值的,他們才能自強不息,自覺嚴格要求自己,獲得最大的鍛煉效果。第三,注意檢查和堅持。良好的習慣與品德的形成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鍛煉過程,貴在持之以恒。前緊后松,一曝十寒,時冷時熱,都無益于品德的培養,而且一旦造成學生疲沓散漫的習氣,則將嚴重影響德育的進行。所以對學生的鍛煉,要強調自覺但又不能放松對他們的督促、檢查,還要引導他們長期堅持下去。第四,適當指導。有時,學生雖有良好的道德動機,但不善于選擇適當的道德行為方式,特別是在他們面對復雜的現實情境時,會在行動上感到困惑,甚至有時還會出現問題,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因此,對學生的道德行為方式應視學生的能力給予適當的提示、指導,有時還要同他們共同分析,共同選擇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
移動端訪問:中小學教育學熱門考點8.4德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