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中的語言溝通技巧(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11-08
225

4.避免使用語義含糊的詞語或句式。有些詞語本身就語義含糊,一些句式也是這樣,如:“可能”、“也許”,“如果必須做出結論的話……”等。
5.不要隨意省略主語。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口語可能很隨便,經常在談話的雙方都明白時省略主語,如:“昨天去哪了?”對方不會聽不懂。但考場上即使雙方都能理解的情況下,也最好不要隨意省略主語。面試考場上應使用較正式的口語,尤其是必須注意對考官的稱呼不能省略。
6.可以在話題末尾做一個小結。對于一些時間、空間、邏輯結構不明顯的敘述或較長的一段話,應試者可以在結尾言簡意賅地做一個小結,給考官一個清晰、完整的感覺。
7.增強談話的邏輯性。應試者可以多使用一些連接詞,加強句與句之間的過渡接應,并突出邏輯關系。
(五)借“口”說話
面試時的很多問題是直接針對應試者提的,需要應試者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問題如果應試者借“口”說話可能效果會更好。例如考官詢問:“你認為自己大學期間的成績優秀嗎?”應試者如果正面回答:“我想應該是不錯的吧!”就很難有說服力。而如果應試者借用他人的“口”來證實自己,就會有效得多。例如, “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獎學金,畢業時被評為優秀畢業生”。
借“口”說話在具體應用時,要注意借的“口”——選擇的人或事物應該是考官能接受、能認可的。如果應試者說:“我母親一直認為我很聰慧……”就似乎不太合適,因為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夠客觀和權威。此外,應試者還應盡量將這種方法表達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說話,既不能大張旗鼓、盛氣凌人,又不能無中生有、憑空捏造。只要避免了這幾點,借“口”說話的技巧就能恰當地運用。
(六)面試用語的“禁忌”
1.自己和自己搶話也不讓別人插話。有些應試者前一句話剛完馬上又搶著說下一句話,并在話題連接的部分插入無意義的“所以……”、“而……”等連接詞,讓自己的語言密不透風,難以讓考官插話以做出適當的響應,例如某應試者這樣說:“我要說的就是這些……所以……換句話說……”。
2.語言的反復追加。當應試者說話時反復重復某一句話或經常補充前面的話,就會令考官煩躁了。
3.確定性的兩個極端。語義的確定性應適時而定,有些應試者形成一種語言習慣,經常使用絕對肯定或很不確定的詞語。例如一些應試者總是說:“肯定是…… 絕對是……當然了……”,另一些應試者卻老把“也許、可能、大概、差不多、還可以吧”等掛在嘴邊。這兩種情況都應該避免。
4.語言呆板,重復使用某種句式或詞語。如果應試者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像小學生解問答題一樣:“因為……所以……”那么即使其內容再精彩,也會令考官乏味。應試者應盡可能地變換句式,使用同義詞或近義詞等。如“因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換用:“因此、由于、由于這個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不要隨便擴大指代范圍。有的應試者經常使用“眾所周知……”、“正如每一個人了解的那樣……”等話語,似乎面試考場應該加入更多人。這樣的說話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去掉口頭禪和伴隨動作。一個人的“語言形象”也可能帶著一些反復使用的口頭禪“那個、然后”等以及諸如揚眉、歪嘴角、搔頭發、抹鼻子的伴隨動作。這些都是應該去掉的。
只有考生掌握了語言溝通技巧,在教師面試過程中,才會沉著冷靜,應答自如,給考官留下好的印象,從而促使自己面試成功。
移動端訪問:面試中的語言溝通技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