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2:兒童發展理論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9
561

第二節 兒童發展理論
一、成熟勢力說
成熟勢力說簡稱成熟論,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A.Gesell,1880~1961)。格賽爾認為,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規定的順序有規則、有次序地進行的。他把通過基因來指導發展過程的機制定義為成熟,心理發展是由機體成熟預先決定與表現的。成熟是心理發展的主要動力,沒有足夠的成熟,就沒有真正的發展與變化。脫離了成熟的條件,學習本身并不能推動發展。格賽爾的觀點源自于他的雙生子爬梯實驗。1929年,他首先對一對雙生子T和C進行了行為基線的觀察,確認他們發展水平相當。在雙生子出生第48周時,對T進行爬樓梯、搭積木、肌肉協調和運用詞匯等訓練,而對C則不作訓練。持續了6周,其間T比C更早地顯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當C達到爬樓梯的成熟水平時,開始集中訓練,發現只要少量訓練,C就趕上了T的熟練水平,即在55周時T和C的能力沒有差別。因此,格賽爾斷言,兒童的學習取決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處于學習的準備狀態。所謂準備,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機制的變化過程。只要準備好了,學習就會發生。決定學習最終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發展的過程中,個體還表現出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格賽爾對爬梯實驗的解釋曾經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和爭論。格賽爾認為幼兒的遺傳基因決定了他們的發展和行為,而且內部的成熟因素決定了幼兒的生長和發展(格賽爾和伊爾克,1949年)。例如,幼兒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帶動作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上的不同,應歸因于他們遺傳上的不同,而不應歸于他們所處的環境。幼兒的發展、成熟和學習是按照他們自己內部的既定順序進行的。
二、行為主義的觀點
(一)華生的早期行為主義
美國心理學家華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為主義的創始人。他認為心理的本質就是行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就是可觀察到的行為。華生否認遺傳在個體成長中的作用,認為一切行為都遵循著刺激(S)——反應(R)的學習過程,通過刺激可以預測反應,通過反應可以推測刺激。華生對兒童心理發展的解釋受到洛克“白板說”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得到發展,認為發展是兒童行為模式和習慣的逐漸建立和復雜化的一個量變的過程,因而不會體現出階段性。華生將條件反射廣泛運用于對兒童行為的研究上。
華生認為,環境和教育是兒童行為發展的唯一條件。他曾說過:“給我一打健康的、發育良好的嬰兒和符合我要求的撫育他們的環境.我保證能把他們隨便哪一個都訓練成為我想要的任何類型的專家——醫生、律師、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論他的才智、嗜好、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早期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建立改變了當時過分重視意識研究的傾向,開始強調和重視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但華生否定兒童在發展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否定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和年齡特征。
(二)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在華生行為主義的基礎上。用操作性條件作用來解釋行為的獲得。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為的習得與及時強化有關,因此,可以通過強化來塑造兒童的行為。個體偶爾發出的動作得到強化。這個動作后來出現的概率就會大于其他動作。行為是一點一滴地塑造出來的。按照斯金納的觀點,人類語言的獲得就是通過操作性條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強化了孩子發音中有意義的部分,從而使孩子進一步發出這些音節,導致語言體系的最終掌握。斯金納同時認為,得不到強化的行為就會逐漸消退。因此,這一理論不僅適合于兒童新行為的獲得與塑造,而且也同樣對不良行為的矯正具有指導意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對兒童的不良行為予以“忽視”,即不予強化。斯金納的行為發展觀在行為矯正和教學實踐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人對兒童積極行為及時強化、對不良行為表現出淡化,這些觀點對教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三)班杜拉的新行為主義
以華生和斯金納為代表的老行為主義受到批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忽略了行為的社會因素。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一些不足。班杜拉著重研究人的行為學習,在他看來,兒童總是“張著眼睛和耳朵”觀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無意的反應,因此,他強調觀察學習在行為發展中的作用。新行為主義的重要特點是,承認在S—R之間有一個機體的內部過程作為中介,而不是S對于R的簡單的、直線的決定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言,“人是在觀察的結果和自己形成的結果的支配下,引導自己的行為。”兒童在游戲中的行為以及接受流行歌曲的傳播等,觀察或模仿所起的作用更大。通過攻擊性行為、親社會行為的研究,班杜拉堅定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一看法。社會學習理論開始注意到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影響。主張兒童可以通過他們的行為作用于他們的環境.并經常通過有效的方式改變他們的環境,這是社會學習理論對傳統行為主義的重要突破。隨著兒童早期發展和早期教育的要求.新行為主義的這些觀點和技術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但是他們把人和動物等同起來。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機械觀點則應當堅決加以反對。
移動端訪問: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2:兒童發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