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1:嬰幼兒發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19
631

(二)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兒童所處的社會、家庭、教育機構等各種環境因素。1.環境引導和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發展
環境是指兒童周圍的客觀世界。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一切生物都離不開適宜的自然環境而生長發育。但對人的身心發展來說,不僅需要自然環境,更需要社會環境。如果離開了人類的社會環境.就不可能產生人的心理,眾所周知,印度狼孩的事例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這里所討論的主要是社會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人一出生就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社會環境的范圍很廣,從大的方面看,包括他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從小的方面看.包括對兒童有直接影響的家庭及其成員、親友、鄰里、教育機構、同伴等。這些社會環境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兒童的發展。兒童的先天素質能否得到發展。向什么方向發展、達到怎樣的程度都受到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深刻影響。
環境的影響很復雜、多樣,其中有自發因素的影響和自覺因素的影響。自發因素影響是指那些無特定目的、未經組織的、帶有偶然性地發生作用的影響,其中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如果完全依賴自發因素的影響,將導致兒童發展的放任自流。自覺因素的影響,如家庭有意識的教育影響和教育機構的教育,都對兒童發展起主導作用。
2.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奠定基礎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最初環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是指家庭的經濟和物質生活條件、社會地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及家庭成員的語言、行為及感情的總和。它對學前兒童的影響主要包括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和教養方式。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生活、學習物品是否充足,如何擺設與使用: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家庭中人與人是否和睦,尊老愛幼.各盡其責,商量諒解,語言是否文明有禮等;教養方式是指是否民主平等,尊重兒童個性,鼓勵自主獨立等等。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奠定基礎.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兒童發展。對兒童生長發育、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其影響是長遠和深刻的。如,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回憶母親時寫道:“……她的言行德操,在我家垂為風范,勤儉操家,事親和順。審利害,察是非,英斷決疑,教養子女,視嚴實寬,協助親朋,既豐且勤。……”,母親還教育他“……要取得真才實學,真有實識、報國始有方……”正是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下,茅以升養成了愛祖國、愛家鄉,刻苦鉆研。奮發學習.勤儉樸實等優良品質,成為我國近代著名的科學家。
3.教育機構的教育在兒童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教育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中的自覺因素。它與遺傳、家庭相比較,對兒童身心發展中具有更為獨特的作用。它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用一定的內容和方法,對兒童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引導和影響活動。它決定兒童的發展方向.為兒童的發展提出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組織活動和學習.尊重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教育從環境中過濾了符合兒童身心健康的內容:有利于兒童全面發展;教育具有系統性,注重的是兒童終身發展。由此可見,社會教育機構的教育因素與一般的環境因素的不同在于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是一種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所以,通過這種教育可以使兒童優良的遺傳素質得到充分的顯現,使遺傳所提供的某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并可影響和改造不良的遺傳素質。教育還可以對環境加以取舍.并可發揮和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減少或消除不利因素,從而促進兒童健康、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兒童自身的能動性
兒童的發展,除了受生物、家庭環境和教育等因素影響外,還取決于其自身的能動性。這是決定兒童發展方向與發展水平的又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兒童的能動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兒童在發展過程中,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對環境的刺激有較強的選擇性,并表現出作為獨立的生命體所具有的能動性;(2)同樣的環境對于不同的兒童可以產生不同的影響;(3)從兒童的心理發展來看,兒童認識外界是兒童內部的主動活動的過程;(4)沒有兒童自身能動性的體現,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難以完全得到實現。
綜上所述.兒童的發展決不是某一種因素單獨影響的結果,而是多種因素綜合地、系統地相互作用的結果。有了生物因素為前提,環境因素具備的情況下,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對兒童的自身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強調遺傳、環境和教育的作用,更不能忽視兒童主觀能動性對其發展的重要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認識兒童的發展與教育問題。
移動端訪問: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1:嬰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