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最新考點詳解:5.2邏輯思維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1-04
401

三、論證
(一)論證的定義及論證結構的組成
論證是用某些理由去支持或反駁某個觀點的過程或語言形式。
在結構上通常由論點、論據和論證方式構成。
論點即論證者所主張并且要在論證過程中加以證明的觀點,它所回答的是“論證什么”的問題。
論據是論證者用來支持或反駁某個論點的理由,既可以是某種公認的一般性原理,也可以是某個事實性斷言,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來論證”的問題。
論證方式是論據和論題的聯系方式,即論據和論題的關系,也就是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如何用論據來論證論題”的問題。論證要使用推理,甚至可以說就是推理:一個簡單的論證就是一個推理。它的論據相當于推理的前提,論點相當于推理的結論,從論據導出論點的過程(即論證方式)相當于推理形式。
(二)論證結構的鑒別
找出一個論證特別是復雜論證中的論點、論據及其論證形式,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是鑒別一個論證的結構關鍵有兩個步驟:
第一步,識別論點,要弄清楚論者的意圖是什么,他要讀者接受什么樣的觀點。
第二步,識別論據,即找出在論證過程中有哪些理由在支持論者的觀點。
(三)論證有效性的分析
論證有效性分析可以是否定性的,也可以是肯定性的,但通常是要進行否定性的分析。金無足赤,一個論證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論證有效性分析就是挑毛病。
而一個論證是由論據、結論和論證方式構成的,要判斷它是否有效,主要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查看。首先要看推理是否有效,即在結構上或形式上是否有效;如果結構上不正確,就會出現形式上“推不出”的錯誤。其次,一個論證是否有效,還牽涉到所用到的概念是否有效,所用到的論證原則和方法是否有效。最后,一個論證是否有效,還涉及前提是否真實,結論是否正確等:如果前提虛假或者結論不正確,那么它還是無效的。總的說來,推理上無效的論證肯定是無效的,但即使推理上有效的論證也未必有效。
1,概念的有效性
概念可以說是思維的基本細胞,當然也是一個論證中最基本的部分。如果在一個論證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明確,出現了混淆概念或者偷換概念的情況,顯然這樣的論證是缺乏說服力的。所以,對于一個論證來說,在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清楚、正確和前后一致顯得尤為關鍵。
2,論據的有效性分析
論據是用來論證論點真實性的命題,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論據也稱為證據,通常包括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一般來說,事實論據是已經得到確定的客觀事實,理論論據是在科學上已經得到證實的命題或科學原理。尋找事實論據也叫擺事實,用理論論據來進行論證也叫講道理。用論據來論證論題的過程就是擺事實、講道理的過程。要判斷論據的有效性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真實性
真實性是判斷論據是否有效時首先要考查的問題,如果論據不真實,就會犯“論據虛假”的邏輯錯誤。如果論據不真實,又如何來證明呢?有時,雖然難以證明論據的虛假性,但是否可以從某種角度、某種程度質疑它的真實性,例如,論據的真實性是否還依賴于其他因素?如果是的話,這些因素是否具有當然的合理性?比如論據是否已經得到證實或者客觀確證?如果論據是尚待證實的命題,就會犯“預期理由”的邏輯錯誤。
(2)充足性
有時,即使論據是真的,是否就足以支持論點?根據論據是否就能夠充分地推出論點?也是在考查論據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3)唯一性
如果論證所證明的是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導致結果的是否還有論證沒有提及的其他原因:從前提推出結論,除了已經表述的論據以外,是否還需要假設其他條件?這些條件是否成立;是否存在未被提及的更有力的證據?對該論證作何種修改或補充可以進一步增強說服力,都是進一步考查論據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3,論證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用論據來論證一個論題,需要有一定的論證方式或論證方法。如果所采用的論證方式或論證方法不當,就會存在各種邏輯上的漏洞,從而導致論證缺乏應有的說服力。所以,在評價一個論證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考查該論證的推理過程和論證方法是否存在邏輯漏洞?存在怎樣的漏洞?論證對所證明的結論是否做了不恰當的引申和推廣?
4,結論的有效性分析
在一個論證過程中,結論的得出依賴于論據和論證方式,因此一個結論的有效首先結論本身要正確,然后得出結論的論據要有效,即論據要真實、充足和唯一,再者整個論證過程要有效,這樣才能保證結論有效。
要評價一個結論的有效性,可以直接針對結論進行評析,也可以通過分析論據和論證方式的有效第三節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又稱為信息選擇與加工能力,通常包括:文獻檢索能力、使用工具書的能力,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與運用能力等。這些應是現代教師必備的信息處理能力。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更新的日新月異,教師肩負著傳承文化、服務社會、培育人才的重任,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選擇與加工、處理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