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試講稿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9-30
592

大家都知道想要應聘一名教師的話,在應聘過程中需要考生們去準備試講稿的,可能大家會覺的數學試講稿比較難一些,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下小學數學教師試講稿。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剛到寧波,葉老師發現有一種“福娃”玩具特別好賣!(出示圖片及有關數據)請問,買5個這樣的福娃要多少元?
生1:24×5=120元。
師: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到了什么舊的知識!(板書:舊知識)
生2: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
師:那么,如果買10個這樣的福娃,又該付多少錢呢?
生3:24×10=240元。
師:在這里,我們又用到了什么舊的知識!
生4: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師:假如老師想買12個福娃,該怎樣計算需要的錢呢?
生5:24×12
師:與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相比,這是一道怎樣的算式?
生合: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
[評:情境創設具有時代性與現實性,這是教學情境有效性的重要標準。教師善于把握最新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信息,北京奧運吉祥物剛剛公布,學生們對此題材十分感興趣,研究這個問題的積極性十分高漲,這對于學習數學知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有效的情境也使計算教學過程成為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強了計算教學的數學思考,這正新課程背景下重視計算教學的價值所在。]
師:我們以前學過這類計算嗎?
生合:沒有!
師:所以說,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問題!(板書:新問題)以前碰到新問題,你一般會怎么辦?
生6:我會請教爸爸媽媽和老師。
生7:我會自己動腦筋解決。
生8:我會請同學幫忙。
師:哦!面對新問題,我們各有高招!而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借助已經學會的舊知識來解決今天遇到的新問題!
[評: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是學習的很好的學習方法,但如何讓學生能比較好地接受,需要教師運用好的方法引導。葉老師一開始出示了一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原來已學過的舊知識,然后通過比較引出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新的問題,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遇到新問題時一般采取的策略,教師在肯定學生原有的各種學習策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和嘗試運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的策略,這樣既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又體現了較好地發揮教師的指導、引導作用。]
二、探究
師:請你估算一下,24×12的積大約會是多少?
生9:我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所以24×12的積大約會200。
生10:大約是250。因為我是把24看成25、12看成10來進行估計的。
師:同學們的估算能力都很強!那么,究竟24×12的精確答案是多少呢?請每位小朋友開動腦筋,自己試著在紙上算一算!如果獨立計算有困難的,可以先參考課本中的算法,再獨立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回指導)
[評: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用筆算,這樣既復習了上節課上的估算方法,也為筆算(精算)學習打下基礎,使估算、筆算有機結合。同時,教師要求學生獨立計算時,允許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步驟。能完全獨立的就獨立完成;暫時有困難的,可向書本請教,自學書本知識后再獨立完成。較好地體現了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原則。]
師:都算完了嗎?請在四人小組里說說你的算法,也聽聽別人的算法!
(小組展開交流,教師參與其中)
師:誰愿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計算方法?
生11:我是把先算24×10=240,再算24×2=48,最后把240與48加起來得到288!
師:能說說每一步分別在算什么嗎?
生11:“24×10=240”是求10個24是多少,“24×2=48”是求2個24是多少,240+48就是求12個24是多少!
生12:我是用豎式進行計算的。先算4×2……(該生講不太清楚豎式過程,教師請他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計算過程。豎式見下方板書所示)
師:這個豎式有些新鮮!請問,這里的48、24分別是怎么得到的?
生12:48是24乘2得到的,24是24乘1得到的!
師:那么,24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歪歪扭扭的,不太舒服!
生12:因為12的“1”表示的是10,而24×10是240,所以4要對在十位上,2要對在百位上!
生13:我補充一下,這里雖然寫著24,實際上表示的是24個十!
[評:為什么“24“的4要與十位對準齊,這是這節課的新知,也是這節課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安排了學生自己介紹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說出“24”實際上是240,它是由24乘10得到的,它表示的是24個十,這樣的安排,對于學生明白算理算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師:原來是這樣!你是怎么知道這種方法的?
生12:書上看的!
師:閱讀課文,獲取知識,是數學學習的好方法!
[評:鼓勵學生運用課本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生14:我是把12拆成3×4,先算24×3=72,再算72×4=288。
生15:還可以把12拆成2×6,先算24×2=48,再算48×6=288。
(隨著學生的算法介紹,教師相應予以板書)
移動端訪問:小學數學教師試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