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考點學生指導測試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1-15
702

單項選擇題
1.常常用電吹風來吹頭發,卻沒想過用它烘干潮濕的衣服,這種情況屬于( )。
A.思維定勢
B.原型啟發
C.功能固著
D.醞釀效應
2.學會寫“木”字后,有助于學習“林”字,這是( )。
A.順向遷移
B.逆向遷移
C.負遷移
D.垂直遷移
3.對倔強的學生不可采取的矯正方法是( )。
A.心事傾訴
B.認知調整
C.情緒疏導
D.侮辱打罵
4.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是( )。
A.華生
B.馬斯洛
C.霍爾
D.杜威
5.以下選項中,不屬于經典條件反射現象的是( )。
A.望梅止渴
B.畫餅充饑
C.談虎色變
D.葉公好龍
6.地方方言影響學習普通話,這是一種( )。
A.正遷移
B.負遷移
C.順向遷移
D.逆向遷移
7.幫助學生矯正其學習行為,以補救理解上的不足,屬于( )。
A.組織策略
B.調節策略
C.監視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8.“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生、律師、商人和領導者,甚至于乞丐和盜賊”。這句話的作者是( )。
A.華生
B.洛克
C.柯爾伯格
D.皮亞杰
9.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自然觀,認識與自然關系的美與惡,人與自然的交往行為,體現了學校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態功能
10.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的人都處在極健康和極不健康兩端邊線中問的某一點。這句話反映了心理健康的( )。
A.動態性
B.靜止性
C.相對性
D.絕對性
11.從規則到例子的學習實質上是一種(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發現學習
12.德育是指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 )的教育。
A.政治立場和觀點
B.政治思想品質
C.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D.品德
13.小明既想參加演講比賽鍛煉自己,又怕自己講不好被人譏笑,他面臨的心理沖突是( )。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雙重趨避沖突
14.學習效率和動機水平之間存在( )。
A.線性關系
B.U型關系
C.倒U型關系
D.平行關系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鍛煉法
C.陶冶法
D.榜樣法
16.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 )。
A.地升華
B.發揮
C.表現
D.持久的變化
17.認為動機水平適中時最有利于激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 )。
A.成就動機理論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成績結構理論
D.強化理論
18.不屬于我國中小學德育評價韻是( )。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非正式評定
19.撥電話時,對新查出的電話號碼的記憶是( )。
A.瞬時記憶
B.短時記憶
C.長時記憶
D.無意記憶
20.心理健康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和良好的( )。
A.社會適應
B.社會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狀態
2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識
B.自我認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22.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比乘以Ioo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23.智力發展上的差異包括( )。
A.內在差異和外在差異
B.相對差異和絕對差異
C.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
D.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
24.小學生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
A.強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全身松弛訓練
D.示范法
25.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 )。
A.道德認識
B.活動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考點學生指導測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