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學評價模塊考點匯總測試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3-31
619

參考答案及解析
1.A。欣瑞專家解析:總結性評價著眼于某門課程或某個教學階段結束后學生學業成績的全面評定,因而評價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較高,考試或測驗所包括的 內容范圍也比較廣,評價的次數不多,一般是一學期或一學年兩三次。學校中常見的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或考查以及畢業會考都屬于這類評價。
2.B。欣瑞專家解析:形成性評價與教師按傳統習慣使用的非正式考試和單元測驗類似,但它更注重對學習過程的測試,注重利用測量的結果來改進教學, 使教學在不斷的測評、反饋、修正或改進過程中趨于完善,而不是強調評定學生的成績等級。正因為形成性評價以獲取反饋、改進教學為主要目的,所以這類測試的 次數比較頻繁,一般在單元教學或新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學完成后進行,測試的概括水平不如總結性評價那樣高,每次測試的內容范圍較小,主要是單元掌握或學 習進步測試。
3.D。欣瑞專家解析:根據評價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系統測驗評價和日常觀察評價。
4.C。欣瑞專家解析:教學活動過程包括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評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考核與評定,這五個環節構成了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 全過程,教學反思的內容也就主要圍繞這五個環節展開。所以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備課的反思、對上課的反思、對布置與批改作業的反思、對課外輔導的反 思、對學業成績的考核與評定的反思。
5.B。欣瑞專家解析:過程性評價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促進評價過程和學習過程相融合,傾向于過程與發展的價值取向。也就是說,過程性評價關 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狀態、行為,過程評價是對課程實施意義上的學習動機、過程和效果的三位一體的評價,是采取目標和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主張采用 內外結合、開放式的形式來做,主張評價過程和教學過程的交叉和融合,評價主體與客體的互動與整合。過程性評價的功能包括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作出判斷,肯 定成績,找出問題。促進學生對學習的過程進行積極的反思,從而更好地把握學習的方式方法。
6.A。欣瑞專家解析:常用的非測驗的評價技術有案卷分析、觀察和情感評價。
7.C。欣瑞專家解析: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8.D。欣瑞專家解析:關于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按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可分為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9.C。欣瑞專家解析:一個成熟的教師能自覺地關注學生,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
10.D。欣瑞專家解析: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
11.A。欣瑞專家解析: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教學評價分為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12.D。欣瑞專家解析: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不包括公平性。
13.B。欣瑞專家解析:教學評價是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
14.B。欣瑞專家解析:定性評價是指采用開放的形式獲取評價信息,運用定性描述的方法作出結論的評價。教師在家長通知書上所寫的是對學生的一種描述,因此屬于定性評價。
15.D。欣瑞專家解析:教學反思的方法包括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行動研究。
16.A。欣瑞專家解析:教學評價不等同于測量和測驗。
17.C。欣瑞專家解析:案卷分析是非測驗的評價技術的一種。
18.A。欣瑞專家解析: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進行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摸底”“考查”屬于診斷性評價。
19.D。欣瑞專家解析:是非題和選擇題都有猜測的可能,而填空題猜測的可能性較低。
20.B。欣瑞專家解析: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是教師評價的核心目標。
21.C。欣瑞專家解析:教育目標是學校教育評價的根本依據。
22.D。欣瑞專家解析:談話屬于非正式評價。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學評價模塊考點匯總測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