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出考點1.1教育基礎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10-22
471

我國古代的小學教育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教育具有鮮明的等級性。教育的等級性體現在統治者掌控著政權,社會地位決定了是否能接受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內容。
第二,教育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服務。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統治階級服務,不重視知識的實用性,主要學習儒家經典和一些倫理道德規范。
第三,教育過程是通過對兒童管制、灌輸來進行的。教育過程中不考慮結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過分注重對經典的識記和背誦,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專制性。
(二)近現代的小學教育
1.近現代小學教育的草創時期
近現代小學教育草創時期的相關重點內容見下表:
代表人物 | 學校名稱 | 主要特點 |
張煥綸(1878年) | 上海正蒙書院(拉開了我國近代小學教育改革的帷幕) | (1)正蒙書院采用班級授課制;(2)課程主要有算術、格致、游戲、技藝、英文、法文等,采用俗話解釋文言、講解與背誦并重的教學方法,尤重德育。 |
鐘天緯(1896年) | 三等公學 | 教學活動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以經書為主,也重視英文。 |
盛宣懷(1896年) | 南洋公學 | (1)辦學思想:德育、智育、體育三者結合和諧發展;(2)師范學院的學生輪流教學,開設有國文、數學、歷史、地理、體育等課程,這也可視為我國師范學校附設小學的開端: |
清政府 | 小學堂 | (1)將各地舊書院、義學、社學一律改為中西兼學的學堂,并將州縣的書院改為小學堂;(2)地方小學教育普及運動的發端;(3)清末第一次以政府名義重視小學教育的改革,也是小學教育計劃見于公文的開端。 |
教會小學 | (1)講授圣經、中國經史、自然科學的初步知識以及英語等課程;(2)重視女子的教育。 |
2.清末“新政”的小學教育
清末“新政”時期小學教育的相關重點內容見下表:
學制名稱 | 頒布時間 | 頒布政府 | 特點 | 地位 |
壬寅學制 | 1902年 | 清政府 | (1)清末在管學大臣張百熙的主持下擬定了一系列系統文件,統稱為《欽定學堂章程》(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2)壬寅學制規定兒童從6歲起人蒙學堂(4年),10歲人尋常小學堂(3年),13歲人高等小學堂或是簡易實業學堂。 | 中國首次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 |
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 | 1904年 | 清政府 | (1)招收7歲的兒童人學,修業年限為5年;(2)教學宗旨“以啟人生應有之知識,立其明倫理愛國家之根基,并調護兒童身體,令其發育”;(3)分完全和簡易兩科;(4)教學方法以講解為主,實行班級授課制;(5)盛行的新式教科書是由張元濟、高夢旦、蔣維喬等人主編的《最新教科書》,包括初高校的各類課程? | 中國開始實施的第一個現代學制(實行新學制的開端)。 |
3.中華民國的小學教育民國時期的學制主要如下:
學制名稱 | 頒布時間 | 頒布政府 | 特點 | 地位 |
壬子癸丑學制 | 1912—1913年 | 南京臨時政府 | (1)第一次規定男女同校,廢除讀經,充實了自然科學的內容,并將學堂改為學校;(2)學齡期為6至14歲,小學教育以留意兒童身心之發育,培養國民道德之基礎,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識技能為宗旨。 | 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 |
壬戌學制 | 1922年 | 民國政府 | (1)以美國學制為藍本,規定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2)幼稚園也被納入初等教育階段,使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得以銜接;(3)小學取消修身課,增加公民、衛生課,將手工改為公共藝術,圖畫改為形象藝術,又將初小的衛生、歷史、公民、地理合為社會科,設自然園藝科,將國文改為國語(包括語言、讀文、作文、寫字),體操改為體育;(4)“壬戌學制”進步體現在:一是女子與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二是縮短了學制,它是我國小學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其影響一直持續到1949年。 | 又叫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 |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的小學教育該時期小學教育發展的重點內容見下表:
時期 | 學校名稱或代表文件 | 主要觀點 |
土地革命時期 | 1934年2月頒布了《中華蘇維埃小學校制度暫行條例》,將蘇區小學一律統稱為列寧小學 | (1)小學學制改為五年,分為初等小學三年和高等小學二年;(2)列寧小學采用半日制和全日制兩種方法辦學,以復式教學為編制組織班級教學,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有國語、政治、數學等科,小學教育注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
抗戰時期 | 陜甘寧邊區小學 | (1)小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有文化、身體健康的抗戰建國的勞動者;(2)政府辦學與民辦公助的辦學政策:(3)招收8到14歲的適齡兒童,修業年限定為五年.小學以識字和算術(珠算)為主要科目:(4)教授關于戰爭或生產的技術課,教材的內容力求精簡和實用。 |
解放戰爭時期 | 《小學教員暫行實施辦法》 | (1)解放戰爭時期,課程上減少不急需的內容,著重培養兒童的革命觀點,傳授一些生產勞動知識;組織形式也發生了改變,通過上課、作報告或者是參加社會活動來組織教學:(2)《小學敦員暫行實施辦法》中指出,小學教育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公民的教育,應以學習文化為主,培養其生活技能,注重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兒童健康身體,培養兒童愛護人民、國家的思想及愛勞動、民主、守紀律的良好習慣;(3)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①小學教育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②教育中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③強調小學教材要注重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同時要兼重系統性;④倡導小學要采用啟發性教學、直觀教學等新教學法;⑤高度肯定小學教師的重要性。 |
近現代的小學教育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教育目的較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
第二,教育內容世俗化,課程的設置更為科學;
第三,教育對象普及化,女孩逐漸有了受教育的權利;
第四,注重開展科學的教育實驗,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同時注重結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
第五,教育體系更為科學化,幼稚園納入初等教育體系,幼小得到更好的銜接。
(三)當代的小學教育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小學教育的特點:
(1)教育目的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學科內容的設置和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兒童的身心發展;
(2)教育對象更為普及,義務教育在許多地方得到全面實施;
(3)重視教師的發展,教師制度逐漸規范化;
(4)教育實驗涉及的方面更廣泛。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出考點1.1教育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