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2.4小學德育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9-04
613

第四節 小學德育
一、德育及小學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
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瞬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狹義的德育則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
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與需要,有目的、有汁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社會思想道德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品德內部
矛盾運動,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動。簡言之,學校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
(二)小學德育
概念及特
點小學德育是學校德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針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具體說來,小學德育應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并根據兒童的生
理與心理發展特點對兒童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與訓練,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觀點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活
動。只對于學校德育的其他組成部分(如中學德育、大學德育。
(三)小學德育的目標和內容
(1)小學德育的目標小學德育目標是教育
者依據教育目的,通過德育在兒童品德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和要求,亦即小學德育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我國小學德育目標具體包括:首先,培養兒童
正確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意識。教育兒童逐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初步樹立起為迎接2)世紀的挑戰而努力學習的意識。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情操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
習慣。
其次,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和道德評價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就是要逐步發展兒童對道德的理解能力。使他們能夠對一些不良的道德
現象進行初步的思考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矯正自己的行為。要教給兒童正確的思想方法,教育他們逐步學會科學的看待政治、社會和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道德評
價能力。就是要發展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用正確的道德準則與方法抵制各種非道德思想和行為污染侵蝕的能力,使他們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道德現象中,逐漸學會
過一種有道德的生活,做一個真正的有道德的人。
再次,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實現的,培養自我教
育能力,是引導兒童根據我國社會的道德要求,自覺地提高道德認識,進行行為訓練的能力。也就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評價、自我激
勵、自我控制等因素構成。
(2)小學德育的內容
《小學德育綱要》規定:“小學德育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
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識、淺顯的政治常識以及同小學生有關的法律常識。,著重培養和訓練
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具體概括起來,小學德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
愛國主義教育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幫助兒童從小培養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幫助兒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國家兩者的內涵以及民族與國家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逐步樹立起民族和國家意識。
第三,幫助兒童初步了解我國各民族和社會發展現狀。引導兒童自覺地將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幫助兒童逐步樹立為民族與國家強盛而努力奮斗的精神。
第四,教育兒童在熱愛本民族與國家的基礎上,正確地理解其他民族與其他國家的利益,幫助兒童逐步樹立起尊重、友愛與合作精神。
第五,重視各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2.4小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