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1.5教師及其專業發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763

第五節 教師及其專業發展
一、教師的含義及性質
(一)教師的含義
1.“教師”名稱的起源
“教師”的名稱,起源于軍官,“師”最初是軍官的稱號。“師氏”:高級軍官;“大師”:比“師氏”更高級的軍官:“師某”:以“師”和軍官的人名連稱。西周時擔任國王警衛隊長的師氏、保氏,除了負責警衛、隨從等大事,還兼管貴族子弟的教育工作。由于貴族子弟要成為未來的統治者、軍隊的骨干,因此軍訓就成了教學內容的重要方面,自然,教官也就由師氏來兼任了,久而久之,“師”就轉為教育者的稱呼。后來擔任教育工作的職官也都可以稱“師”。
2.教師的含義
從廣義上講.凡是把知識、技能和技巧傳授給別人的人,都可稱之為教師。從狹義上講,教師指經過專門訓練,在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門人員。
(二)教師的性質
1.教師是專業人員.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的職業
1994年實施的《教師法》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職業屬于專門職業,教師跟律師、醫生、會計師、工程師等一樣,是一類從事專門活動的專業人員。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是以教書育人為目的的職業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履行教育教學工作,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這也是教師最本質的特征。
二、教師的角色扮演
(一)傳道授業者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由來已久,教師向學生傳播正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的知識是教師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教師要當好傳授者,最重要的條件,首先是自己努力學習,知識豐富,注重修養,品行端正。其次,教師還要掌握傳授的方法和技能,既要善于言傳.更要注重身教。
(二)知心者
由于小孩從入學開始便被教育“要聽老師的話”,使得很多學生對教師都抱著一種敬畏的心理。作為教師.建立一定的威信是必要的,這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但在某種程度上,學生更希望能與教師更為深入地接觸.相互之間能像朋友那樣坦誠相待。教師在學習、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給予學生更多指導和鼓勵.與他們一起分擔痛苦與憂傷、分享歡樂與幸福,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管理者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者,除了開展正常的教育工作,還應對學生在學校的整個學習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包括課堂的管理、班級的管理、集體活動的管理等。具體包括制定各種計劃、制定和貫徹規章制度、組織班級活動、協調人際關系、選拔學生干部、維護紀律和秩序、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控制、檢查和評價等內容。
教師要做好管理者的角色,一方面要通過學習掌握學生管理和課堂管理的知識,并在平時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要善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四)協調者
教師要成為協調員,主要是由于教育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育活動不只是局限于學校的范圍,還涉及到家庭、學校、社區、其他社會機構。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中,教師是教育專業人員,受過專門訓練,.在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系統中能發揮協調和主導的作用,使各種教育因素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五)研究者
教師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教師不能以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來開展工作。傳授內容是不斷更新變化著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對象是千差萬別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發展變化的態度、以研究者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創新。
(六)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新課改對教師角色扮演的新要求。新課改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必將促使我們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扮演進行重新審視,同時在職業道德方面對教師提出新要求。教師要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角色中解放出來,把重心轉移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首先,教師要改變過于強調知識傳輸的傾向,努力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第三,教師要為學生的人生引路。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并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