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8-29
544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略。
2.A【解析】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基本主張是以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應當依據社會的要求來決定。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認為,教育應當因人而異,對平民階級教育要培養他們有勤勞和節制的美德;對軍人應當培育他們勇敢的精神;而對最高統治者的教育則應使他們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學王”的特征。
3.B【解析】1.5~2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經驗開展想象,此時基本具備了想象的基礎。
4.D【解析】當人遇到困難,特別是遇到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時,就進入了應激狀態,把各種潛力調動起來,以應付緊張的局面。
5.B【解析】回避型依戀的嬰兒極少對母親不在身邊表現不安,當母親回到身邊時,他們也避免與母親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親與他們交往的表示,這類兒童也被稱為“無依戀的兒童”。
6.B【解析】衛生保健工作是托幼園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實現托幼園所教養目標和管理目標的重要方面,是促進嬰幼兒身心和諧發育的保證。衛生部婦幼衛生司制定了《三歲前教養大綱》、《城市托兒所工作條例》、《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等,對托幼機構開展早期教育及衛生保健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康的身體是人的素質結構的要素,是嬰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基礎。嬰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各器官發育尚不完善,免疫力較弱,易感染疾病,這就需要加強衛生保健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使集體生活的嬰幼兒健康成長。
7.B【解析】健康領域不同內容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包括:(1)有關日常健康行為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2)有關飲食營養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3)有關身體生長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4)有關安全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5)有關心理健康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6)有關體育鍛煉的教學活動的環境創設。
8.B【解析】從兒童社會性的發展上把兒童的社會游戲分為非游戲行為、旁觀游戲、獨立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六種。
9.C【解析】感受教育法適用于藝術教育活動,內容主要包括觸覺、視覺、味覺、立體感覺等感官訓練。
10.A【解析】應答評價模式最初是由斯塔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的,以后由美國學者古巴、林肯等人進一步發展完善而成。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學前教育學是專門研究學前教育現象,揭示學前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比如,幼兒園應如何安排兒童的一日生活,才能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教師應如何創設游戲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游戲活動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等都是它所要探討的問題。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兒童觀的演變與發展;教育觀的形成與變革,學前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學前教育課程的種類與評價;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價值與實施;幼兒游戲的價值與指導;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與原則;幼兒教師的素養與培訓。
2.【答案要點】(1)傾聽能力的培養。
(2)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3)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論述題
【答案要點】達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做法是:
(1)消除幼兒對教師的恐懼。幼兒在剛剛進入幼兒園時,對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人會有一種恐懼感。因此,教師要以親切的面部表情,和藹可親的語氣同幼兒進行交談。而且對于新人園的幼兒要盡力幫忙讓他們熟悉幼兒園。教師一方面要采取寬容的態度,另一方面還要以自己的常識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因為兒童往往對于有常識的教師特別有好感。
(2)讓幼兒學會如何尊重他人。中小班幼兒往往因為發展的不成熟,對于友誼的界線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兒更是把和藹可親與軟弱可欺混為一談。面對這一情況,教師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讓幼兒首先分清這兩個詞的內在含義,而且還要幼兒對自己的言行負起必要的責任。
(3)與兒童共同制定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原則。教師與幼兒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相互支持。因為這才是我們所希望的良好師生關系。在實現良好的師生關系方面的“主要責任者”是教師、保育員與幼兒,但也包括幼兒園中的每一個人。這些人都必須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體,而且還要具有正確的“愛”的精神。只有所有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團結起來,保教結合、協調一致,才能使兒童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
四、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幼兒園的飲食問題也是影響幼兒安全健康的因素之一;幼兒在幼兒園的進食全權交給食堂,所以食堂衛生的優劣與否直接決定幼兒飲食的衛生質量,幼兒的用食從食堂到教室,需要經過食堂的工作人員,食堂用具,保育員等環節,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不出問題,案例中當幼兒園暴發了細菌性痢疾,說明食堂是病毒主要來源,食堂的衛生是否達標是保證幼兒在幼兒園健康與否的重中之重。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有以下對策:
(1)幼兒園的食堂包括廚房必須達到衛生局的標準。
(2)食堂工作人員要有一定的衛生標準和行為規范。
(3)幼兒園的食物來源要保證其健康衛生。
(4)沒有得到批準,非食堂工作人員絕對不可以進入食堂。
2.【答案要點】問題一:此案例體現了兒童常常依靠具體形象甚至是實際行動來理解概念的特點。
問題二:(1)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教學插圖等直觀教具,來輔助教學;
(2)對兒童的教育既要考慮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又不能只限于兒童現有的水平,而應該適當超前;
(3)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讓兒童在生活實踐中取得豐富的知識經驗,能夠使兒童的思維得到良好的發展;
(4)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讓兒童通過自己的實踐,對外界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提高判斷、推理和理解的水平,是很有益的;
(5)結合日常生活也可以給兒童準備各種材料,引導他們進行思維。
五、活動設計題
【設計案例】《我愛家鄉》
活動目的:
使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家鄉,通過此活動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內容:
(1)了解家鄉名勝古跡及部分土特產。
(2)教育幼兒熱愛家鄉,要保護家鄉名勝古跡,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通過家園聯系,要求家長配合帶幼兒在家鄉旅游拍照,收集各種名勝古跡資料。
(2)環保資料:家鄉環境遭遇破壞的圖片、視頻等。
(3)布置好“美麗的家鄉”展廳。
活動過程:
(1)穩定幼兒情緒,組織教學。
(2)進入展廳,教師擔任解說員。
(3)出示有關環保方面的照片,引導幼兒討論。
(4)自由活動。
(5)在大部分幼兒參觀討論結束時組織幼兒創編兒歌。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自己美麗的家鄉風貌用筆畫下來,并組織幼兒進行“美麗的家鄉”繪畫展。
移動端訪問: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