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5.4寫作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9-24
463

第四節 寫作能力
(一)寫作的基礎知識
1.寫作的概念
寫作是指人類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過程。
2.寫作的過程分段
從現代信息論、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寫作是一個收集、加工、輸出信息的整體系統。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過程,寫作活動是有階段性的。大致可分為采集一構思一表述三個階段。具體又可分為采集、立意、謀篇、用語、修改等五個環節。每個階段和環節都有自身的特點、規律和要求。
(二)寫作手法
1.寫作手法的介紹
寫作手法就是文章中用來表現主題、刻畫人物,增強表現力,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手段。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2.常用寫作手法介紹
(1)敘事角度
①第一人稱敘事法
文章的內容通過“我”傳達給讀者,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第一人稱的作用:是事件的見證者,是文章的線索人物,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體現出文章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②第二人稱敘事法
常用于書信,一般記敘文中很少通篇采用,但在敘述過程中,為了直接表達情感,在文章的某個局部,轉變為第二人稱,可以增強文章情感,引起讀者的共鳴。
③第三人稱敘事法
用第二人稱敘事使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不如第一人稱敘事親切自然。
(2)敘事順序
①順敘法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事件,與事件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一致,文章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時,應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防止出現羅列現象和平鋪直敘。
②倒敘法
主要指除了將個別部分提前,其他仍以順敘記錄,而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同時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另外則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人勝。
③插敘法
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而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說明。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人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④補敘法
補敘主要用于對上文的敘述加以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一般不發展情節、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⑤分敘法
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交叉敘述。采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時間。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
(3)敘事線索
①以物為線索
敘事過程中讓某物在事件發展各階段反復出現,并通過各種手段有意強化其形象,使物件起到過渡或象征和點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②以人為線索
以某人為敘事線索,將其統一形象貫穿全文,令某人成為全文重要關注點,或塑造人物,或推動情節。
③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這種寫法,思想發展的主線要分明。將思想變化的各個階段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形成連接照應。
④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主要事件記敘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突出主旨,可使復雜事件繁而不亂。
(4)情感抒發
①直接抒情法
一般適用于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樸實真切,震動人心。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②間接抒情法
間接抒情一般可以在客觀敘述的同時,加入作者主觀的感情色彩,使讀者在敘述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通過議論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褒貶,或者在描寫中滲透自己的情感,使文章語言富有感情色彩。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
(5)議論文體
①先敘后議法
即先敘事后議論,達到敘事和議論的統一。議論的方法,可以通過文章的人物語言、心理活動進行議論,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進行議論。
②先議后敘法
即先議后敘,首先通過議論,開門見山地提出記敘的要點和中心,以此統領全文,使全文所記事件的意義顯得清楚明白。
③夾敘夾議法
將敘事和議論穿插進行,寫法上靈活多變,作者自由自在地表情達意。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歸納5.4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