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濟南的冬天
編輯:育德園師 2021-02-02
2030

教學過程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初中語文組***號考生,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新課導入
師:說到冬天,大家有什么感覺?會想到哪些?
師:是呀,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
說到冬天,不禁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 冬天給我們的感覺總是寒冷的,然而在濟南,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親”。
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溫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師:優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壺醇濃的酒,越品會越發清香,越飲會越有滋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端起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開這瓶醇濃的酒,細細品味。
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課文的內容,用“冬天的濟南像……”的句式概括出文中冬日濟南給你留下的印象。
師:聽完老師的范讀,大家思考的怎么樣了?哪位同學愿意來說一說?
師:我聽到同學們說冬天的濟南像春天、搖籃、慈祥的老人、慈愛的母親、秀美的圖畫、優美的山水畫、美麗的少女、透明的藍水晶。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下面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朗讀時細細體會剛剛我們說到的這幾種印象。
三、研讀賞析
師:同學們讀得真流暢!請同學們針對自己感受最深的形象,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找出課文中描繪這種印象的語句,深入理解,細心品味。
師:大家討論得真積極。哪位同學愿意來說一說呢?
師:A 同學說得很好,“搖籃”給人的感覺總是溫暖、溫馨、舒適的,正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溫暖。”濟南的人們生活在濟南城里,正如嬰兒在搖籃里舒適的睡著。
這句話還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更能表現冬天濟南的暖和和安適。 還有其他同學說說對“搖籃”的理解嗎?
師:我很贊同 B 同學的理解,冬天的濟南像一個搖籃,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地理環境。
因為課文中說:“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個樣子本身就很像搖籃。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 285 米。
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所以,冬天的濟南像一個搖籃。
師:還有哪位同學愿意來說說其他的印象呢?
師:C 同學說“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句話通過比喻的方法寫出了色彩的美。老師覺得最美的色彩莫過于這一句:“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白的,紅的,黃的,粉的,害了羞,簡直把顏色給寫活了。文中有沒有能概括這些色彩美的詞語呢?
師:對!就是花衣。想不到濟南的冬天是如此的色彩斑斕,怪不得老舍先生要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因為下雪之后的濟南就像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其實冬天的濟南也不盡是色彩絢麗的圖畫,課文中說它還像張“水墨畫”,還是唐代名手畫的呢。作者這樣說是不是前后矛盾了呢?
師:D 同學說他覺得這樣寫不矛盾,這里的“水墨畫”指城外,不指濟南城。這樣的理解是不是有一點片面了呢?濟南是個廣義的概念,是沒有專指城外或城內的。 那么我們要怎么理解“冬天的濟南還是一幅水墨畫”呢?
師:E 同學說得對,水墨畫適合寧靜的氛圍。課文里有體現寧靜的地方嗎?
師:沒錯,“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的兩個“臥”字給人寧靜、安適的感覺。同學們現在知道為什么說是唐代名手畫的吧?
師:很好,就是因為這幅畫畫得太好了,既畫出了色彩,也畫出了寧靜氛圍。 但是這真的是畫嗎?
師:對!這不是畫,是冬天的濟南。冬天的濟南本身就是一幅畫。
師:再請一位同學來品味一下“藍水晶”的印象吧!
師:F 同學說得太好了!這段文字采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冬天濟南河水的清澈,也寫出了水富有生命力,因為水是藍色的。
濟南又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稱。 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涌不息。
即使是在冬天,濟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綠,如此的清,散發著蓬勃的生機,再加上溫晴的天氣,這是一派天明水凈。真的可以說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藍汪汪了。
四、體會作者情感
師:通過我們剛才的品味,我們深切的領略到了濟南冬天的美。濟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更美。原因是什么呢?
師:因為深切的領教過北平“寒冬”的淫威,領教過霧都倫敦的昏暗,當老舍先生置身于溫暖,晴朗,如畫般的濟南冬天時又怎不會一往情深呢?所以他在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后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來讀這篇優美如畫,情感深濃的文章呢?
師:對!應該用喜悅、贊美、恬靜、懷念的語氣來讀這篇文章。
五、課堂小結
師:法國雕刻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
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
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匯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六、板書
我的試講到此結束, 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答辯解析
1. 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感受課文中不同的景物之美,揣摩語句背后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自主品讀,用批注形式表達閱讀感受。
2. 老舍的長篇小說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散文:《想北平》《小麻雀》。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舍的散文《貓》。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也沒有華麗的辭藻,所描寫的對象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但是作者用樸實生動的文筆逼真地刻畫了貓的特性,以及不同年齡的貓的特點,非常具有畫面感,一邊讀一邊想象,感覺貓似乎就要從文字中跳出來一樣。讓人不禁感慨老舍不愧是“語言大師”。同時,也側面反應出,作者是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動物的感情豐富細膩的人。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濟南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