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說課十三歲的際遇教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7-01
207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說課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大家要對這方面對進行準備。為此,小編編輯整理了一篇關(guān)于教師資格證說課十三歲的際遇教案的文章,來和大家分享。
解讀教材:
十三歲便進入北京大學英語系的田曉菲,為了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而寫這篇文章時,她已經(jīng)是三年級的“老生”了。在這篇詩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特別是在北大兩年學習與生活的感受,表達了熱愛北大、贊美北大以及為了北大而必將離開北大的復(fù)雜感情和渴望自由飛翔、渴望創(chuàng)造的精神。
教學設(shè)想:
1、朗讀全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這篇文章詩意盎然的優(yōu)美散文,文辭優(yōu)美,字里行間透著靈氣,迸發(fā)出勃發(fā)向上的追求與熱情,展示了作者與眾不同的個性。要在反復(fù)"讀"中用心去體會。
3、本文抒情性強,篇幅長,行文思路不易把握;有些語句含義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吃力。所以教學中應(yīng)注意突出重點,以簡馭繁,扣住“十三歲的際遇”重點研讀文章第二部分,并通過對精彩語段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意,而不必進行過于繁瑣的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發(fā)展、升華的線索;發(fā)現(xiàn)、理解作者對北大的評價;品味思考文中抒寫北大對自己的巨大影響的精彩語句。體會并學習作者“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對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敘述、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材料安排精當合理的寫法。
過程方法目標: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ê透挥谧兓恼Z言,想一想有些話要是平平實實地說該怎么說,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說的,多讀幾遍,就會有所感悟。
情感態(tài)度目標:知識的海洋,教育的啟迪,使人的心靈海闊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在無邊無際的天空自由飛翔;培養(yǎng)學生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2、感悟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3、反復(fù)誦讀和識記,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匯。
4、注意文中第一人稱與二、三人稱交替使用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教者適當點撥、指導。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同學們,青春時節(jié),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確立志向的最佳時期;青春時節(jié),思維活躍,敢于創(chuàng)新,是挖掘生命潛能、開發(fā)人生智慧的關(guān)鍵時期。十三、四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你準備怎樣度過這一段青春時光?(學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識才能讓我們的青春煥發(fā)絢麗的光彩,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向輝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少年大學生田曉菲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寫的一篇文章《十三歲的際遇》(板書課題,作者)
田曉菲和我差不多大,記得讀高中時,常在《語文報》上讀她的詩和文章,她的詩作和經(jīng)歷曾經(jīng)對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是我當時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歲時,在家長的引導下讀了很多詩和其它文學作品,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書呆子”,后來,又學寫作,并經(jīng)初中時出了她的第一本詩集,她的詩作還獲了“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國內(nèi)獎,十三歲時,她在天津十三中讀初中時,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后來,她又考取了出國留學。這篇文章是她十六歲時,也就是她讀三年級時,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九十周年寫的。她是個有理想、有追求,學業(yè)優(yōu)異的學生。13歲就進了大學之門,而且是全國一流的高等學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對北大有怎樣的感情呢?學習了此文,我們就會有收獲的。
二、揭示課時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過程。
三、檢查預(yù)習
穹窿(qi6ngl6ng) 涉足(She) 徜徉(chang yang) 絮語(xu) 犀利(xi)
安恬(tian) 擷取(xie) 惆悵(ChouChang) 沉淀(dian) 嗚咽(ye)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虛、無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駒過隙(Xi):白駒,原指駿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
通幽曲徑:通向幽深去處的曲折小路。
四、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全文
要求:將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詞語或者是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出來,讀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這一段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注意勾畫那些表現(xiàn)了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的語句。
2、文章分為獨立的三個部分,用空行空開
第一部分(1—3):寫“我”進了北大,實現(xiàn)了童年的夢想;第二部分(4—13):寫“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學習和收獲;第三部分(14-18):抒發(fā)“我”對北大的熱愛之情。
這樣三個部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從過去寫到現(xiàn)在,從現(xiàn)在寫到未來;從初識寫到進校,從校內(nèi)的三年生活再寫到對北大的贊美歌頌。
五、概括文章要點,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一) 思考:課文哪部分內(nèi)容集中敘寫了“十三歲的際遇”?
1、快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用兩個最能體現(xiàn)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歲到16歲的四個生活剪影:
7歲的 見到一張泛黃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北大”。
10歲的 過北大校門而不顧,堅信自己會成為北大的學生,要保持新鮮感。
13歲的 考入北大,從此在北大成長。
16歲的 為紀念北大九十年校慶之際創(chuàng)作此文回顧兩年北大生活,展望未來,渴望創(chuàng)造與飛翔。
明確:七至十六歲的生活:
7歲 初知北大 莫名的驚奇、喜悅與感動 向往
10歲 初見北大 固執(zhí)地扭過頭 自信
13歲 進入北大 沒想到這么快 自信
16歲 感悟北大 不勝涼意 茫然若失
2、朗讀第4段,說說這一段表現(xiàn)了作者回顧進北大兩年的生活產(chǎn)生的感受?
(二)1、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去寫北大的?
北大的圖書館 北大的人:同學、老師、我
2、學習課文第6--9節(jié),思考:
(1)入學之初,她有一句雄壯的誓言,你知道嗎?從中可以看出怎樣的思想?
(2)她看到圖書館有那么多書,心里怎么想的?回憶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
(3)北大的什么為她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對她的影響是什么?
(4)朗讀第8、9段,哪些語句寫出了作者北大圖書館的感覺,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3、學習課文第10----12段,思考:
(1)她喜歡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
(2)朗讀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話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人”可以“讀”嗎?在這里“讀”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從北大的人身上讀出了什么?回憶一下,朱自清從父親的背景中“讀”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從韓麥爾先生身上“讀”到了什么?
B、作者對北大老師的感情是怎樣的?“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fā),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著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也有著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這句話中“船客”、“舵手與船工”、“兩岸風景變換”各指什么?為什么是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fā)?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教師資格證說課十三歲的際遇教案的所有內(nèi)容了,各位考生們可以在今后的時間內(nèi)多進行相關(guān)的準備,在說課中取得好的成績。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說課十三歲的際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