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減數分裂》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6-06
484

高中生物教案《減數分裂》對于同學們的教師資格證考試試講來說是一個利器,能夠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順利的通過考試。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減數分裂的概念;能說明精子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模擬出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通過觀察圖片、動畫,提高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數目發生一系列規律性變化,了解生命是運動的、有規律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減數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過程
難點: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并播放有絲分裂多媒體課件,教師總結出有絲分裂重要的特點是遺傳物質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分裂的結果是子細胞中染色體數與親代細胞一樣。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圖片,圖示有性生殖的過程。設疑:正常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有46條(23對),由學生嘗試把圖中受精卵、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情況標出。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歸納:生物體是保證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必須減少一半,即通過減數分裂而非有絲分裂。
(二)動畫演示,共同探究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減數分裂的相關信息(以精子的生成為例)。
(問題:減數分裂的概念,場所和結果;產生精子的原始細胞即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之后繼續設疑: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是怎樣減少一半的?又是減少了怎樣的一半?學生根據有絲分裂的知識發表自己的猜想。
教師肯定學生的猜想,動畫演示精子形成的全過程。設疑:減數分裂是怎樣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是如何減少的呢?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發生了哪些行為變化呢?
相信同學們在學習和了解了關于高中生物教案《減數分裂》的信息之后,能夠認真的去作總結,將自己的綜合實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移動端訪問:高中生物教案《減數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