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思維”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7-11-17
290

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是一種考查應試者是否具備教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面試形式。從以往的面試來看,當考生具有較強的“思維”時,才能有效應對考官提出的面試問題。但遺憾的是,大部分考生因缺乏結構化面試作答的“思維”,而存在以下的面試問題:
1.不“知”所措:這種問題是大部分考生在第一次回答結構化的問題時會表現出來的。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從未了解過結構化的相關知識,所以“思維”是空白的,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不知所措的。
2.表“述”不清:這種問題是較大部分考生在了解了結構化的理論之后所表現出來的。由于對結構化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所以在答題時也有了“思維”的萌芽,但仍然處于混沌之中,所以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說不清,道不明”。
3.無“話”可說:當大部分考生經過理論的學習以及模擬實踐之后,不知所措和表述不清的問題就會慢慢消除,這時候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無話可說。
這三個問題是在對大部分的考生進行了面試模擬之后,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如果考生細細思考,就會發現這三個問題所蘊含的結構化面試“思維”,即“知”“述”“話”。
我們知道,思維是一個人內在思想、情感等的集中體現,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處事方式等。可見,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中,考官會從考生的語言表達中捕捉到有關思維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正確的、有錯誤的,所以考官需要進一步根據思維判斷考生深層次的價值觀、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等。下面育德園師的講師將為廣大考生深入闡述結構化面試的“思維”,以幫助大家掌握解答問題的規律和原則。
一是“知”。“知”是認識、了解客觀事物的初級思維活動,它需要根據客觀事物的屬性判斷其屬于哪一類事物。例如,動物、植物等。同樣,考生在面對結構化題目時,需要先判斷其問題分類。例如,可以按照題目類型進行分類,包括綜合分析、教育實踐、職業認知、應急應變、人際關系、活動組織等。
二是“述”。“述”就是細化闡述,它是具象的思維活動。也就是說,在確定好了問題的分類之后,考生需要將這一問題具體化。例如,如果題目是教師收受紅包或者是體罰學生的現象類問題,那么就屬于綜合分析類的問題,考生就需要先對這一問題表態、提出本質,再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這樣的答題結構就可以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回答具有條理性。
三是“話”。“話”就是能夠說出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聲音。“話”是思維活動的具體表現,也是思維邏輯的有效載體。通過“知”和“述”之后,考生就需要經過思維的整合來實現“話”。例如,在分析教師收受紅包的問題時,考生可以分析這一問題的現狀、背景、危害、原因等,在提出對策時,考生可以從教師自身、學校管理者、教育部門、媒體、家長等多個角度提出建議。這樣一來,考生就會有話可說,使答題內容豐富多彩。當然,為了有話可說,考生還需要多看關于教育類的熱點新聞、有關教育的名言警句以及教育教學案例分析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思維”的相關內容解析了,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移動端訪問:什么是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