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大綱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1-27
1101

四、題型示例
1.單項選擇題
(1)在環保部門可用氯化鈀(PdCl2)檢測CO對空氣的污染情況。已知CO與PdCl2溶液反應產生黑色的金屬鈀粉末,有水參加反應。反應中CO具有
A.氧化性 B.還原性 C.催化性 D.不穩定性
(2)含有下列離子的溶液,與Na2S溶液反應不生成黑色沉淀的一組是
A.Fe2+,Bi3+ B.Cd2+,Zn2+ C. Fe3+,Cu2+ D.Mn2+,Pb2+
2.簡答題
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體現啟蒙性、基礎性。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
根據以上材料,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請列舉初中化學3個最基礎的化學知識。
(2)請列舉初中化學2個最基本的化學技能。
(3)請列舉中學化學中3種常用的科學方法。
3.診斷題
(1)一次實驗結束時,小明忘記將酒精燈燈帽蓋上,第二天再去點燃時,怎么也點不著,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想探個究竟,于是便設計并進行下列實驗:
①檢查燈內是否還有足量的酒精,發現酒精量充足;
②將酒精燈內的酒精倒出少量點燃,能很好地燃燒;
③擠壓燈頭處的燈芯,很難擠出液體,點燃擠出的一滴液體,該液體不能燃燒;
④將酒精燈蓋好放置幾個小時后,或直接在燈頭上滴上幾滴酒精,再去點燃時,酒精燈能正常燃燒。
小明還去學校圖書館查閱了有關資料,記錄了如下信息:
酒精(學名乙醇)是無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它易揮發,能與水以任意比混溶,并能溶解多種有機化合物。酒精容易燃燒,金屬鈉與酒精能發生置換反應,酒精能與醋酸發生酯化反應……
實驗室酒精燈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業酒精……
酒精的沸點為78.5℃,水的沸點為100℃……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酒精的化學性質有 ; (寫兩點即可)。
②小明設計實驗①②的目的是 。
③實驗③擠出的一滴液體不能燃燒的可能原因是 。
④通過以上探究活動,小明最終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⑤上述試題在某初三年級學生中考試結果顯示,(3)(4)兩問得分率偏低,試分析可能的原因。
(2)某教師在過程性考試中設計了下列測試題,多數學生的解題過程及考試結果如下:
[試題]右圖是兩支高度不同燃著的蠟燭,當用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筒倒扣住兩支燃著的蠟燭時,所觀察到的現象是 ,原因是 。
[考試結果]有70.5%的學生回答結果是:(現象)從下至上,兩支蠟燭依次逐漸熄滅;(原因)CO2的密度比空氣大,且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是:現象是 ,原因是 。
②試對學生解題錯誤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和診斷。
4.案例分析題
下面是兩位初中化學教師講授“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實錄。
[張老師的教學實錄]
[提出問題]復習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組合),引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發生變化。那么,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有沒有變化?
[作出假設]學生根據已有經驗,提出假設:(1)增加;(2)減少;(3)不變。
[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小組討論根據實驗目的和所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方案,組織交流、評價實驗方案,選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實驗1]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測量反應前后質量。
[實驗2]蠟燭燃燒,測量反應前后質量。
[進行實驗]依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和測定的實驗數據。
[匯報實驗結果]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對結果進行分析]
學生對上述現象產生如下的想法:
●“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是由于生成的氣體沒有被稱量所造成的。”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因為反應中既沒有氣體參加,又沒有氣體生成。”
● 研究蠟燭燃燒反應的質量變化,應將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稱量。”
●“如果把蠟燭放在一個集氣瓶中點燃,塞上塞子再稱,質量可能就不變了。”
……
[重新設計并完成實驗]略
[得出結論]化學反應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保持不變。
[提出問題]實驗結果是否具有普遍意義?
[講述]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史。
[解釋]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也沒有增減。所以說,在化學反應的前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等于反應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
[練習鞏固]略。
[李老師的教學實錄]
[問題引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是增加,是減少,還是不變呢?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