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大綱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1-21
679

6.課例點評題
對下列課例,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程資源等方面,進行綜合性分析評價。
爵士樂
教學目標
能夠自主收集整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共同探討爵士音樂的風格特點,了解其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以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美國黑人爵士音樂文化,增強對多元文化的接納與包容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爵士樂的音樂特點(特別是即興性),鼓勵學生嘗試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1.以小組為單位,多渠道收集有關“爵士樂”的資料,并自選展示作業的形式,用文字和音響配合說明什么是爵士樂?
2.教師準備一些有關資料,并制成課件。
3.座位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圍坐。
教學過程
一、聽辨導入
1.對比聽賞:
(1)管弦樂《北風吹》;(2)爵士樂《北風吹》。
教師:請大家分辨一下,兩段音樂有什么不同?
2.學生談對音樂的理解。
3.引出課題:什么是爵士樂?
二、交流與探討
(一)學生交流:
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手抄報、網頁資料、小冊子、課件等爵士音樂相關信息),由課代表主持,各組派代表,就爵士的起源、使用的樂器、發展與流派、演奏的形式、風格與特點、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等內容進行交流。
(二)感受體驗:
1.感受并體驗布魯斯與拉格泰姆的音樂特點
l “空虛”布魯斯(1923年“布魯斯女王”貝西·史密斯原版錄音)
(1)學生根據歌譜,隨音樂哼唱,并模仿長號的吹奏。
(2)學生談感受:憂郁、悲傷;難唱、變化音多、節奏復雜、難掌握。
(3)學唱一兩句,體驗黑人宣泄情感的方式。
(4)引導學生對比哼唱課件展示的譜例,感受降3音、降7音的音樂色彩。
(5)學生總結布魯斯的風格特點。
l “楓葉”拉格泰姆(作者:“拉格泰姆之王”,司各特·喬普林Scott
Joplin)
(1)說出聆聽的感受——適合跳舞的舞曲音樂。
(2)引導學生隨著音樂做律動,找出重音和基本節奏。
(3)學唱主題音樂,幫助學生掌握拉格泰姆的節奏。
(4)引導學生總結拉格泰姆的特點。
教師總結:布魯斯的音調與拉格泰姆的節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語匯。
2.關于爵士樂的即興性
(1)讓學生嘗試解釋為什么爵士樂被稱為“靈魂音樂”、“陳述心靈的本能音樂”,表現在哪些方面?能否用一段音樂來說明?
(2)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梳理提升。
(3)對比聽賞:what a wonderful world兩個不同的版本。
3.關于爵士樂的發展流派
(1)簡單總結各流派的音樂特點,引導學生嘗試進行音樂流派的聽辨。
(2)教師談自己的看法。
(三)生成爵士樂的藝術價值
1.爵士交響樂的產生——《藍色狂想曲》。最大的價值在于:把通俗音樂與嚴肅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2.復習主題音樂并模仿樂器演奏哼唱。
3.欣賞洛杉磯奧運會百臺鋼琴演奏《藍色狂想曲》的盛況。
4.教師:為什么美國要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演奏《藍色狂想曲》?這說明了什么?設想一下,中國的2008年奧運會會向全世界人民獻上什么音樂呢?
三、爵士樂在中國
(一)對爵士樂歷史的認識
1.欣賞電影片段:解放前的舞廳中以爵士音樂做背景的場面。
教師:在這個電影片段中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看法,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對“爵士樂在中國”的 看法。
3.教師簡介爵士樂在中國的影響與發展。
4.鑒賞《薔薇薔薇處處開》。
(二)中國的爵士樂現狀
1.欣賞具有爵士樂風格的中國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2.分析與交流:布魯斯音調的和聲、切分音的節奏以及演奏者的即興發揮。
(三)創作和表演:(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體驗“什么是爵士樂”?)
1.可作簡單的旋律風格改編(教師稍作示范,并提供一定的范圍)。
2.可為旋律配節奏上的伴奏。
3.可表演一段你學過的爵士音樂。
4.可模擬爵士樂手的演奏。
四、歸納與總結
1.再次提出課題:什么是爵士樂?
2.學生談感受 (與學生交流學習的感受與收獲)。
3.教師梳理提升。
移動端訪問:高級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