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知識:教學原則
編輯:育德園師 2021-01-22
906

在備考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時,我們不難發現知識點太多了,如果不從中找出或總結出重點知識考點,即使花更多的時間也很難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掌握,這時就需要考生把其中重點知識考點給摘出來,然后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備考,不僅可以提高知識點備考的精確度還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備考時間,今天小編把教學原則重點知識給總結了出來,一起來學習吧!
1. 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比如說,老師在講岳飛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2. 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鄉土教材體現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要與當地的鄉土風情結合起來。
3. 直觀性教學原則
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地掌握知識。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比如老師講授蘋果這個事物的時候,拿真的蘋果給你看,屬于實物直觀。拿蘋果的圖片或者視頻給你看屬于模型直觀。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蘋果,屬于語言直觀。
4. 啟發性教學原則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學記》中的體現“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和“君子之教,喻也”。
5.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生理節律的發展之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活動本身的順序,是這四種順序的有機結合。
6. 鞏固性教學原則
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論語》中的體現“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7. 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
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于或高于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學記》中的體現,“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8. 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論語》中朱熹總結“夫子施教各因其材”,俗語“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關于教學原則重點知識內容,希望對正在備考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知識:教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