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考試高頻考點——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9-01-29
990

小編整理了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這些考點你都學會了嗎?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個人本位論
社會本位論(選擇)
教育無目的論
能力本位論
知識本位論
社會需要與人的自身發展的辯證統一論
(一)個人本位論
1.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發展的人,發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潛能,而不是為某個社會集團或階級服務。
2.代表人物:盧梭、洛克、夸美紐斯、裴斯泰洛齊、馬斯洛、孟軻。
(二)社會本位論
1.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社會的要求,因為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受制于社會環境。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成員和公民,教育質量和效果可以用社會發展的各種指標來評價。
2.代表性人物有赫爾巴特、涂爾干、孔德,巴格萊(要素主義),孔子等。
蘇聯發射人造衛星之后,要素主義反對進步教育學,人為降低了教育質量,輕視了學科的系統性。強調學科教學,基礎內容,注重智力陶冶。教學的新三藝,數學,自然科學,外語。
(三)教育無目的論
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
他主張“教育即生活”的無目的教育理論。
教育本身沒有目的,只有人,教師,家長才有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過程之內,不存在教育過程之外。兒童本能,沖動,興趣做決定的具體教育過程就是教育目的。目的和過程是不能分的。反對的是把從外面強加的目的作為兒童生長的正式目標。
認為教育就是社會生活本身,是個人經驗的不斷擴大積累,教育過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沒有什么教育目的。
制定教育目的避免一般的終極的目的,而制定當前的各種具體的目的。
移動端訪問:教資考試高頻考點——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