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中學生的人格發展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11-20
725

近年來,隨著教師資格證改為國考、教師待遇提高,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這使得教師資格證考試難度增加。而根據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大綱,其中《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生的人格發展是歷年考試重點。下面是育德園師小編為考生們整理總結的中學生的人格發展方面的知識點,一起來學習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一、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具有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和功能性的特點。
二、人格的結構
人格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
1.氣質與性格
(1)氣質
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有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應了解并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每一種氣質都存在向某些積極或消極性格品質發展的可能。作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應刻意地改變學生的氣質,而是要注意幫助各種氣質類型的學生,發展積極品質而克服消極品質。(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
(2)性格
一是性格的態度特征。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緒特征。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2.認知風格
(1)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2)沖動型和沉思型(3)同時型和繼時型
三、中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發中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
2.進行人格素質的整合教育
3.實施以提高文化素質為基本內容的綜合素質教育
4.強化情感陶冶與行為訓練
5.優化育人環境,協調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形成人格培養的正合力
6.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養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四、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強調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強調嬰幼兒時期的經歷和經驗對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作用。他把發展分為五個時期:1.口腔期2.肛門期3.性器期4.潛伏期5.生殖期。
五、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發展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1.嬰兒期(0~1.5歲):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
2.兒童早期(1.5~3歲):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感
3.學前期(3~6、7歲):主動感對內疚感
4.學齡期(6、7.12歲):勤奮感對自卑感
5.青年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6.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感對孤獨感
7.成年中期(25~50歲):繁殖感對停滯感
8.成年晚期(50歲至死亡):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六、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學校教育因素
5.個人主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