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8-31
807

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理念是什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相信這是廣大考生在復習中學綜合素質時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問題。下面來考教師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復習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能有所幫助。
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本理念
第一,三維目標觀,即教學的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第二,綜合課程觀,課程的設置要更加綜合,體現整體性、開放性、動態性,培養學生綜合的視角和綜合的能力,以適應科學技術既分化又綜合的現實。
第三,內容聯系觀,即課程內容的教學,要努力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習更有意義。
第四,學習方式觀,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創造性,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五,發展評價觀,重視學習的過程評價,通過評價發揮促進學習的作用,而不是檢查驗收的作用。
第六.校本發展觀。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發校本課程,增強學生的選擇性,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特色發展。
(二)核心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一)新課程改革的總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新課程的培養目標: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通過上述信息介紹,相信大家對于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關注育德園師公眾微信號了解教師資格最新資訊。
移動端訪問: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