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備考筆記: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07-02
427

教師資格證作為一本有含金量而且還比較容易獲得的證書,可謂是深受人們的青睞,但教師資格證真的很容易通過嗎?想必不是這樣的吧,近年來,隨著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想要拿到教師資格簽證必須掌握扎實的知識,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把心儀的教師資格證拿到手。
在道德發展理論中,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是一個重要考點,主要考查形式有單選和判斷,科爾伯格對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進行了修正和進一步的完善研究,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最經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藥"的故事,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作出判斷,來劃分道德的發展水平。科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
一水平包括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
(1)前習俗水平(9歲以下)
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沒有內在的道德標準,在判斷自己行為正確與否時,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自己能否免于處罰或者自己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分為如下兩個水平:
①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他們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②相對功利的道德定向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或行為的功用和相互滿足需要定向傾向或樸素的利已主義的定向)。這一階段兒童的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習俗水平(9-16歲)
這一水平的兒童在進行道德判斷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外界的權威和規則。分為如下兩個水平:
①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贊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并總是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
②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準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范去行動。在這一階段我們需要注意,這一階段的兒童刻板遵守法律法規,認為只要違反了某種法規都是錯誤的行為。
(3)后習俗水平(16歲之后)
主要表現為對于道德的判斷不再是刻板遵守法律法規,并認識到了應以普遍的倫理和道德原則作為判斷標準。分為如下兩個水平:
①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處于這一水平階段的人認為法律和規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同時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并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他們看重法律的效力,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在強調按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享受權利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
②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這是進行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表現為能以公正、平等、尊嚴這些最一般的原則為標準進行思考。在根據自己選擇的原則進行某些活動時,認為只要動機是好的,行為就是正確的。在這個階段上,他們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于一切。他們認為,海因茨應該去偷藥,因為和種種可考慮的事情相比,沒有什么比人類的生命更有價值。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祝:逢考必過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備考筆記: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