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4.3學習動機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8-09
707

3.根據動機行為對象的廣泛性,可分為普遍型學習動機和特殊型學習動機
在學校教學中還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類學生對所有學習活動都有學習動機,不但對所有知識性的學科都認真學習,就是對技能性學科,甚至課外活動,也從不懈怠;另一類學生則只對某種(或某幾種)學科有學習動機,對其他學科均不予注意。教育心理學家將這兩類學生的學習歸結為兩種學習動機:第一類學生的學習行為背后的學習動機,可以稱為普遍型學習動機;第二類學生的學習行為背后的學習動機,可以稱為特殊型學習動機。
4.根據動機的意義,可分為合理動機和不合理動機
所謂合理動機,是指與我們的社會利益相一致的、有利于個體健康發展的動機,它包括高尚的、正確的和在一定時期里有較多積極因素的動機。所謂不合理動機,則是指不符合我們的社會利益和個體健康發展的動機,它包括低劣的、錯誤的和有較多消極因素的動機。
5.根據動機在活動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分為主導性動機和輔助性動機
對行為起支配作用的動機稱為主導性動機;對行為起輔助作用的動機稱為輔助性動機。當主導性動機和輔助性動機之間的關系比較一致時,活動動力會加強;如果彼此沖突,活動動力會減弱。一般來說,在同一時間內,在一個學生身上,主導性學習動機只有一個,而輔助性學習動機則可能會有一個以上,并且這些輔助性學習動機的強度和穩定性也都不會是一樣的。
6.根據學校情境中的學業成就動機,奧蘇伯爾將動機分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認知內驅力是指要求獲得知識、了解周圍世界、闡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與動機。這種內驅力使求知活動本身得到滿足,所以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這種內驅力被看做是學習最重要和最穩定的動機。如,學生生來就有好奇心,他們越是不斷探索周圍世界,了解周圍世界,就越是從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感又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求知欲,即增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希望通過獲得好成績來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學校中地位的學習動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希望在家庭和學校集體中受到尊重。這種愿望也可以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以贏得與其成績相當的地位。自我提高內驅力強的學習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之外的地位滿足,所以這是一種外在的學習動機。
附屬內驅力是指通過順從、聽話從父母和老師那里得到認可,從而獲得派生地位的一種動機。這種動機也不是追求知識本身,而是追求知識之外的自尊滿足,所以也是一種外在的學習動機。
(四)學習動機的作用
1.使個體的學習行為朝向具體的目標具有某種動機的個體經常自己設定某種目標,并使自己的行為朝向這些目標。動機促使個體為達到某一目標而努力,影響著作出何種選擇,比如是玩游戲還是做作業。
2.使個體為達到某一目標而努力
動機決定了個體在某一活動中所投入的努力、熱情的多少。動機越強,努力越大,熱情就越高。
3.激發和維持某種活動
研究表明,動機決定了學生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動地從事某種活動并堅持下去。學生更愿意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難堅持完成。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根據信息加工理論,動機影響著加工何種信息以及怎樣加工信息。具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注意力更集中,而注意在獲取信息以進入工作記憶與長時記憶中起著關鍵作用。另外,該類學生在必要時更易于通過其他多種途徑來促進對某一任務的完成。研究還表明,具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更傾向于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力求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在機械的水平上進行。
5.決定了何種結果可以得到強化
學生取得學業成就的動機越強,則獲得好成績時的自豪感就越強,而獲得不良成績時的受挫感或厭惡感也越強。學生希望被同輩群體接納和尊重的動機越強,則屬于某一群體會使他們感到欣慰,而被排斥于某一群體之外則會使他們感到痛苦。簡言之,具有學習動機的學生因某種結果得到強化而趨向它,因某種結果受到懲罰而避開它。
6.導致學習行為的改善
這是上述各種作用的最終體現,良好的、適當的學習動機最終將促進學習行為的改善,提高學習能力。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4.3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