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幼兒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試真題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7-11-04
569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下面是某幼兒園小班張老師的教學
(張老師的鈴鼓響起來了,孩子們回到座位上)
師:我們都是機器人
幼: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
師:小朋友們,我們先來看看電視上播放的是什么?
(老師按下播放鍵,電視里出現了新華書店的宣傳片)
師:小朋友們去過這個地方嗎?
幼:去過。
師:這是什么地方呀?
幼:新華書店。
師:你們真棒,你們看新華書店里有許多的書,是不是?這些書都是分門別類放在一起的,咱們看看有哪些種類呢?
(老師指著教育類去聞幼兒,幼兒不識字沒有什么反應)
師:請我們的識字大王為我們讀。
江江:站起讀完。
師:讀后,放棄與學生探索閱讀類區,看電視幕,認真的與學生講解)
結合材料,從兒童觀的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放棄行為。
31.材料二
小熙是白菜
幼兒園與小林玩堆積木的時候哭了
老師問:“怎么哭了?”小熙說:“他打她。”小林說:“沒有打她,只是想拉她一起去玩”小熙說弄疼她了。老師說:“小林不是故意的,原諒他吧。”老師讓他們手牽手一起去堆積木。
放學的時候,小熙的姥姥來接她。老師說:“小熙內向敏感,您回去好好說說她。”
問題: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角度評價老師的教育行為。
32.材料:
《西游記》記錄了孫悟空從出生、成長、奮斗,直到成為“斗戰勝佛”的曲折過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孫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樣,他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擺脫了人與生俱有的社會關系。用小說的話,就是“不服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拘束”。那么,作為一個原生態的人,他是不是就獲得了真正的“自在”呢?這還不行。他發現自己生活的環境太狹隘了,來來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個猴兄猴弟。他想要擁有更大的空間和世界,所以去尋仙問道,有了種種法力。一個筋斗云翻出十萬八千里,生活空間如此之大,可以為所欲為,來去自如。有了這么廣闊的生存空間,就獲得真正的“自在”了嗎?還是不行。孫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嘆起來,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遲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閻羅殿去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中勾掉,從而擁有了絕對意義上的“自在”。
但是對社會人來說,這卻觸犯了規范,社會不允許沒有經過任何修煉就得到這種絕對自由。孫悟空擾亂了正常的秩序,這必定要受到懲罰。社會要么剿滅他,要么改造他。小說采取了寓意性的寫法,用“如來佛的掌心”代表一種無所不能的社會規范,個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個體人”一旦步入社會,就不可能再有絕對的自由自在了。
孫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經的事業,這是偶然的事情嗎?不完全是。小說有一個寓意性的寫法——“緊箍兒”。緊箍兒是有形的東西,但卻有無形的含義。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兒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著緊箍兒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給自己戴上了。這說明孫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會規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緊箍咒”有一個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孫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長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經,是孫悟空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過程,更是他收心斂性的過程。西天取經賦予孫悟空的任務,就是保護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懶。這是一種人生的命題,人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人生最大的價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過程。西天取經的八十一難,并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系。那些周而復始、形形色色的險阻與妖魔,都不過是孫悟空修心過程中所遇障礙的象征。
任何社會中的人都面臨著“自在”和“成人”的兩難處境。你生活在社會當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發現面臨著種種約束。這是兩難的,人的一生就是在這種兩難處境當中找到最佳位置。在這個意義上,孫悟空是成功的。
(節選自《中國四大名著的文化價值》,有刪改)
(1)材料中如來佛的掌心指什么?
(2)孫悟空是怎么做到斗戰勝佛的?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上世紀30年代,梅蘭芳先生初到上海,雖然他唱功絕頂,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難。
那時,報紙為了生存,需要靠廣告收入來維持。可那時候的廣告,要么吹得過分,要么說某某產品有什么特別療效,介紹演出也是說什么蓋世絕頂,這樣的廣告在報紙上比比皆是。為了宣傳梅蘭芳,當時替梅蘭芳籌劃的這個戲班子就想在報紙上打廣告,但是這個廣告要怎么登,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呢?
經過一番籌劃,他們決定在報紙上只印三個字——梅蘭芳,之后什么都不說,廣告就這樣登出去了。第一天就開始有人議論:“這梅蘭芳是誰呀?”第二天的報紙上還是不小的版面,三個大字——梅蘭芳。這下子議論的人就更多了,連登了幾天之后,上海市街頭巷尾就都在議論了:“您知道梅蘭芳嗎?”
當時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蘭芳是誰,因為好奇,都在互相打聽,就這樣,梅蘭芳的名聲越來越響。連登了一周之后,報紙上登出了一個詳細的廣告:“梅蘭芳——京劇名旦,今晚在上海某某戲院登臺獻藝。歡迎觀看。”廣告一出,票立即賣了個精光。大家都想去聽聽看梅蘭芳究竟唱得怎么樣,看看梅蘭芳先生的功底。從此,梅先生一唱走紅,知名度也提高了。
要求:800字以上,論說文。
閱讀推薦:2017年11月4日中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考試真題參考答案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yudeyuanshi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育德園師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考試資訊,了解最新優惠活動,還能隨時隨地與老師進行一對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