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幼兒園)參考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7-11-04
75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C.不正確,挫傷了幼兒的創造熱情。
2.D.老師應該讓小櫻發勺子。
3.A.不正確,忽視了幼兒教育的生活化。
4.B.游戲是教師自發自主的行為。
5.A.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6.D.不合法,幼兒園不得聘用宋某擔任工作人員。
7.B.不正確,教師應平等對待幼兒。
8.D.不合法,不得在幼兒園內吸煙。
9.C.民主管理權
10.B.幼兒園
11.C.幼兒園教育是學?;A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12.A.將村小學改擴建為幼兒園。
13.D.不恰當,不符合幼兒教師的儀表規范。
14.C.自覺抵制不良風氣。
15.A.不正確,傷害部分孩子的自尊心。
16.B.不正確,不利于保護幼兒的安全。
17.A.山頂洞人
18.D.英國
19.B.遺傳工程
20.A.
21.A.直射
22.D.美術片
23.A.天體山岳
24.B.蹴鞠
25.C.石灰
26.B.選中該圖片
27.C.采用已選設計模板
28.B.14
29.D.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參考答案】
材料中張老師的教育行為是不恰當的,違背了素質教育“育人為本”兒童觀的相關要求。
(1)“育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幼兒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幼兒具有個體獨立性,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材料中張老師一上課就讓幼兒不許動,不許露門牙,限制幼兒的自由,沒有認識到幼兒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沒有認識到幼兒具有個體獨立性和幼兒有自己的需求。在教育活動中,張老師不讓幼兒觀察和探索,而是直接給幼兒講解,沒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2)“育人為本”的兒童觀認為兒童是發展的人。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材料中,張老師沒有將游戲作為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而是以識字講解取而代之,沒有設計與兒童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教育活動,沒有充分認識到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張老師不讓幼兒觀察探索,直接講解,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沒有認識到幼兒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育人為本”的兒童觀認為幼兒是具有個性與差異的人。人的全面發展是以承認幼兒差異和個性發展為基礎。幼兒的個性與差異要求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材料中,張老師發現大部分學生不識字,便讓識字大王幫忙讀,然后開始直接講解,沒有認識到學生之間具有個性差異,沒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只是關注了少數識字的學生。
總之,我們要從張老師的教育行為中吸取教訓,全面貫徹“育人為本”的兒童觀,將兒童的全面發展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31.【參考答案】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老師做到: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
材料中幼兒園老師的教育行為違背了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
(1)關愛學生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材料中老師發現小林無心弄疼了小熙,沒有告訴小林以后要多加注意,而是直接告訴小熙小林是無意的,事后又告訴小熙姥姥說小熙內向敏感,這說明老師沒有關心愛護和平等對待全體學生,沒有注意保護學生的安全,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2)教書育人要求教師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材料中幼兒園老師在兩位幼兒遇到問題發生沖突時,沒有引導他們發現自身原因、解決問題,而是直接干涉,沒有遵循教育規律。小林也沒有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小熙受委屈很難得到小林的道歉,不利于學生學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與塑造。
(3)為人師表要求教師語言規范健康,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材料中幼兒園老師告訴小熙姥姥,小熙敏感內向,讓她回去要好好說說小熙,這說明教師沒有尊重家長,哪怕小熙有問題教師也應該認真聽取家長意見,與家長共同商議如何想辦法,采用直接讓家長批評教育的方式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總之,材料中幼兒園老師違背了教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我們在教育過程中要克服這些行為。
32. 【參考答案】
(1)材料中如來佛的掌心指什么?
答:“如來佛的掌心”指代一種無所不能的社會規范,個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這種社會規范。
(2)孫悟空是怎么做到斗戰勝佛的?
(2)
?、僭臼恰霸鷳B的人”的石猴,尋仙問道,有了種種法力。②到閻羅殿去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中勾掉,從而擁有了絕對意義上的“自在”。③戴上緊箍兒,心甘情愿地接受社會規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發揮個人能力,收心斂性。
總之,孫悟空是在追求自由和接受約束兩者間找到最佳位置,而最終獲得成功。
(2)材料中如來佛的掌心指什么?
答:“如來佛的掌心”指代一種無所不能的社會規范,個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這種社會規范。
(2)孫悟空是怎么做到斗戰勝佛的?
(2)①原本是“原生態的人”的石猴,發現自己生活的環境太狹隘了,想要擁有更大的空間和世界,就去尋仙問道,有了種種法力,突破了空間的限制。②到閻羅殿,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中勾掉,擺脫了生死,突破了時間的限制。③上了天庭之后,有了對“名”的追求,開始造反,最后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極端口號。 由此可見,社會教給孫悟空知識的過程就是他個人的欲望不斷膨脹的過程。
?、僭臼恰霸鷳B的人”的石猴,尋仙問道,有了種種法力。②到閻羅殿去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中勾掉,從而擁有了絕對意義上的“自在”。③戴上緊箍兒,心甘情愿地接受社會規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發揮個人能力,收心斂性。總之,孫悟空是在追求自由和接受約束兩者間找到最佳位置,而最終獲得成功。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寫作思路】
以努力;腳踏實地;奮斗;創新;堅持等相關主題展開書寫。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yudeyuanshi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育德園師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考試資訊,了解最新優惠活動,還能隨時隨地與老師進行一對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