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綜合素質》考前預測卷十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8-05
299

21、我國的教育基本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B.《憲法》中有關教育的條款
C.《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2、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 )等方面的發展。
A.知識、技能、能力、情感、健康
B.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
C.能力、語言、態度、知識、技能
D.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價值觀
23、古希臘被稱為悲劇之父的劇作家及其代表作是( )。
A.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B.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C.歐里庇得斯《美狄亞》
D.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24、戰國末期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是( )。
A.孟子
B.墨子
C.莊子
D.韓非子
25、秦始皇滅六國后,統一了全國文字,這種漢字稱作( )。
A.隸書
B.小篆
C.楷書
D.行書
26、信息技術是指( )。
A.信息的獲取技術
B.信息的獲取、傳遞技術
C.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
D.信息的加工處理技術
27、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維護學校周邊秩序,保護學生、教師、學校的合法權益,為學校提供( )。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經費保障
D.衛生保障
28、新環境道德的核心理念是( )。
A.保護環境,停止發展
B.治理環境,減少污染
C.培養人們正確的生態意識、良好的生態道德觀
D.發展為第一要務
29、人們常說“聰明早慧”“大器晚成”,這說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互補性
C.順序性
D.差異性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
老家
孫犁
前幾年,我曾謅過兩句舊詩:“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幾天,又接連做這樣的夢:要回家,總是不自由;請假不準,或是路途遙遠。有時決心起程,單人獨行,又總是在日已西斜時,迷失路途,忘記要經過的村莊的名字,無法打聽。或者是遇見雨水,道路泥濘;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時鞋太大,有時鞋太小,有時倒穿著,有時橫穿著,有時系以繩索。種種困擾,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實,“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經回過兩次老家,這些年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經沒有親人,回去連給我做飯的人也沒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認識的老年人,越來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認識,見面只能寒暄幾句,沒有什么意思。
人對故鄉,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
那里的河流,確已經干了,但風沙還是熟悉的。屋頂上的炊煙不見了,灶下做飯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頂上長著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舊,都指點著說:“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來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們村里去了一趟,給我幾間老屋拍了一張照片,在村支書家里,吃了一頓餃子。關于老屋,支書對他說:“前幾年,我去信問他,他回信說,也不拆,也不賣,聽其自然,倒了再說。看來,他對這幾間破房,還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說:“那總是一個標志,證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戶。人們路過那里,看到那破房,就會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會把我忘記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詳細描寫了各式各樣的夢境,這樣寫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對老家河流、風沙、屋頂、炊煙、做飯的人的回憶,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
(2)通觀全文,簡要分析作者對老家有什么樣的復雜心情。
31、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季羨林
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兒一笑,說:“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我說“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1)文中,作者說德國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它的奇特表現在哪里?
(2)結合材料并聯系實際,解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的內涵。
32、李老師經常以班級的名義從個體書店以優惠價購買各科課程學習輔導資料,然后以全價賣給學生。幾乎是人手一套。同時,他向學生家長暗示或明要禮物、禮品或禮金,特別是在節日的時候。此外,他還私下到本市“小博士家教輔導中心”等處兼課。在學校講課時“留有一手”,只講基本內容,對課程的重點也往往一帶而過……并直接或間接地介紹同學去“小博士家教輔導中心”等民辦課外輔導機構或家教中心接受輔導或參加“補課”。當然學生接受輔導或參加“補課”是要交高額學費的,“小博士家教輔導中心”等處給李老師的講課費、介紹費也是不菲的。
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李老師行為存在的問題。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文。
有一位女士叫塞爾瑪。她隨丈夫去從軍。沒想到,部隊駐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帶,住的是鐵皮房子,她與周圍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語言不通,當地氣溫很高,在仙人掌的陰影下都是華氏125度。更糟糕的是,后來她丈夫奉命遠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沒辦法,她只好寫信給父母。
好不容易盼來了回信,上面只有三行字:“兩個人從監獄的鐵窗往外看,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個看到的卻是天上的星星。”塞爾瑪反復看,反復琢磨,終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來父母是希望她不要總是消極地看問題。
于是,她開始主動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結果使她十分驚喜,因為她發現他們都十分好客、熱情;她又開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詳細的觀察筆記,這時她驚奇地發現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態,使人沉醉著迷;她欣賞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樓。經過這樣的改變.塞爾瑪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變了,變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這是為什么呢?沙漠還是原來的沙漠,鐵皮房還是那個鐵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沒有改變。因為她的內心發生了改變。過去她習慣選擇消極的一面,現在她習慣選擇積極的一面去看問題。后來,她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一本書叫《快樂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根據上述材料給你的啟示,聯系實際,寫一篇論說文。
要求:用規范的現代漢語寫作。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含義,題目自擬,立意自定,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不少于800字。
移動端訪問:幼兒《綜合素質》考前預測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