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4-03-18
463

(2014上,22)簡述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
答: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對各不同學科內容產生初步的分化性興趣。主要有四種特點:
(1)學習上由直接興趣逐漸向間接興趣轉化
(2)興趣廣度逐步擴大,但缺乏中心興趣
(3)逐漸由不穩定向穩定發展
(4)由消極興趣向積極興趣發展
(2014上,23)簡述建立良好班風的基本措施。
答:(1)確定班級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規則和秩序;
(4)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
(5)培養集體輿論和班風.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014上,24)材料: 榮獲第62屆美國年度國家教師大獎的瑞貝卡,他在頒獎大會上說“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應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教師應用技巧、愛心、知識、去引導他們,感化他們,去實現這一切”。
問題:(1)說說你對“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的理解。(10分)
(2)結合材料,說說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10分)
答:(1)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直接關系到民族的進步與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對學生充滿期待和信心。鼓勵他們進行自我探索和學習。并將學生始終放在教育教學的中心。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能力、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建立平等、有愛的師生關系。堅信學生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
(2)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活動都要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主導有二個任務,一是主導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二是幫助學生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首先,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有很多的學習方法與態度是向老師學的。因而教師要能根據課堂中學生的認識、興趣、注意力等特點靈活運用教材,尋求與學生學習的共鳴點,貼近生活進行學習。 其次,教師全心全意為學生做“鋪路石”。在學習中,教師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發展自己個人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切有利的“平臺”,使他們在這“平臺”上能充分體現出自己學習的價值和成果。
(2014上,25)材料:作文課上,李老師說:“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數不清。同學們要從生活中捕捉各種作文素材”我正在上課說著,忽然一位同學說“不對,作文材料不像浪花,是各種各樣的小雨,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捕捉更多又有價值的“小魚”。”聽到這么一句話,我很生氣,想要斥責他上課亂說話,后來我使自己冷靜下來,平靜地說:“這樣的想法和比喻很好,還有沒有其他同學的想法”,后來在我的引導下,每個學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我自已原來開始的比喻要好很多。
問題:(1)請對李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10分)
(2)談談教學過程種預設和生成的關系(10分)
答:(1)李老師面對學生的突然“發難”。能夠正確、靈活、民主的處理。體現了李老師本身的教學機智。在課堂中存在很多預想之外的情況,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然而,應該認識到挑戰與機遇并存,在偶發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學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學的一面。只要掌握教學機智的運用策略,就能使偶發事件經過教師及時、巧妙、靈活的處理,對教學起到烘托、補充和增效的作用。材料中,李老師剛開始很生氣,但冷靜下來后,正確對待學生的這一反駁,表揚并激發了更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使比喻增加了多樣性和趣味性。促進了課程資源的生成,激發了課堂氣氛。
(2)答:“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因動態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而相對與“預設”,似乎成了一對矛盾體。于是,就有人認為應該忽略預設。其實,課堂教學追求動態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重視預設。預設和生成是需要同時努力關注的一對矛盾統一體。教師應該認識到:1)課堂上的生成是必然的,不單單是備課預設不足造成的。2)課堂生成也是教學資源,應該在課堂預設時估計到,并巧妙的運用它為學生的發展服務。3)要對課堂“生成”本身有恰當的評價,以此來推進教師和學生的雙贏。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2小題,26,27,任選一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題計分,40分)
(2014上,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10分)
(2)如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20分)
答:(1)《日月潭》一文用優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國臺灣省日月潭的美麗風景。作者以日月潭的具體位置,名字的來歷,以及清晨和中午兩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那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主要的寫作特點是寓情于景,通過不同時期的景色來抒發作者的情感。
(2)根據小學生認知特點,可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通過閱讀,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文章的語言之美。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培養孩子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結合教學目標,可采用談話導入的方法:課程開始后,教師可出示中國地圖,請同學觀察并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請把你們去過的地方指出來與其他同學分享吧。”在同學介紹完自己去過的地方后,教師可說:“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祖國的寶島臺灣游覽,欣賞一下日月潭的秀麗風光。”從而導入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輕松有趣,并且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喚起學生的日常經驗和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程打下基礎。
(2014上,27)請認真閱讀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
請根具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運算能力?如何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10分)
(2)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20分)
答:(1)運算能力是一種基本的數學能力。學生四則基本運算能力的發展是與學生的數概念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表達了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發展了學生的計量觀念。運算能力的較高發展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小學階段,運算能力主要表現在能夠正確地、快速地、合理靈活地對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四則運算及其混合運算上,表現在數和式的熟練而豐富的恒等變形上,表現在基本數量關系的等價變換上。
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計算的重要性。2)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3)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4)加強練習,嚴格訓練,加強練習。
(2)根據小學中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過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計算法則。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感受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方法的多樣化,培養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答:結合教學目標,可采用問題導入的方法:教師可提問:“媽媽要去超市買東北大米,每斤是12塊錢。媽媽買了15斤。媽媽帶了200元錢。請同學們幫媽媽算算。媽媽帶的錢夠嗎?”這樣的問題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幫助媽媽算一算的小任務,能夠激起小學生好奇、好學的性格。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猜測來獲得答案,從而提高對數的感知和直覺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和本課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