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知識》真題及答案(完整)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8-11-19
671

一、單項選擇題
1.(2分)【題干】人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教育為育人的社會活動,既要堅持統一要求,又要注重( )。
【選項】
A.學生自主
B.教師主導
C.教學相關
D.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
【考點】
2.(2分)【題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城鄉、區域和縣級的均衡發展,這體現義務教育具有( )。
【選項】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費性
D.強制性
【答案】A
【解析】
【考點】
3.(2分)【題干】人的身心發展是由低到高、連續、不可逆的過程,這反映人的身心發展( )。
【選項】
A.階段性
B.整體性
C.順序性
D.差異性
【答案】C
【解析】
【考點】
4.(2分)【題干】小學德育的基本途徑( )。
【選項】
A.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
B.少先隊活動
C.品德課和各科教學
D.班主任工作
【答案】C
【解析】
【考點】
5.(2分)【題干】班主任李老師與學生協商處理各項班級事務,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話互動交流,敢于質疑,這種班級管理方式屬于( )。
【選項】
A.專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對抗型
【答案】B
【解析】
【考點】
6.(2分)【題干】作為青年教師,除了自我學習之外,,也應該通過集體備課,同事研討教研組活動,分享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這突出體現教師專業能力是( )。
【選項】
A.溝通與合作能力
B.激勵與評價能力
C.教育教學設計能力
D.組織與實踐能力
【答案】A
【解析】
【考點】
7.(2分)【題干】如果學生被蜜蜂蟄傷,教師應第一時間向傷口涂抹( )。
【選項】
A.肥皂水
B.蒸餾水
C.食用醋
D.稀鹽酸
【答案】A
【解析】
【考點】
8.(2分)【題干】悅耳美妙的輕音樂能使人產生春風拂面之感。這種心理現象屬于( )。
【選項】
A.直覺
B.錯覺
C.幻覺
D.聯覺
【答案】D
【解析】
【考點】
9.(2分)【題干】小英想當班干部為同學服務,又怕當不好,被同學嘲笑,這種心理現象屬于( )。
【選項】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多重趨避沖突
【答案】C
【解析】
【考點】
10.(2分)【題干】為了記住生字詞,小蓉反復抄寫,他在學習中運用了( )。
【選項】
A.監督策略
B.復述策略
C.計劃策略
D.組織策略
【答案】B
【解析】
【考點】
11.(2分)【題干】“三角形的內教和是180°”這在奧蘇伯爾有意義學習分類中屬于( )。
【選項】
A.概念學習
B.符號學習
C.表征學習
D.命題學習
【答案】D
【解析】
【考點】
12.(2分)【題干】教師經常會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心理輔導,其背后的心理機制是( )。
【選項】
A.激情
B.共情
C.熱情
D.反移情
【答案】B
【解析】
【考點】
13.(2分)【題干】蘇格拉底的“產婆術”主要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選項】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科學性原則
D.思想性原則
【答案】B
【解析】
【考點】
14.(2分)【題干】為驗證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老師讓學生分組合作,把點燃的火柴放進二氧化碳氣體的瓶中,并觀察瓶中的變化。這種教學方法屬于( )。
【選項】
A.實驗法
B.練習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答案】A
【解析】
【考點】
15.(2分)【題干】學生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后,學生對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這達成的教學目標屬于( )。
【選項】
A.知識與技能
B.思維與創新
C.過程與方法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答案】D
【解析】
【考點】
16.(2分)【題干】關于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選項】
A.對課堂教學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手段
C.對課堂教學起輔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答案】C
【解析】
【考點】
17.(2分)【題干】針對班級學生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周老師上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增加一些趣味性知識,這一課程實施符合( )。
【選項】
A.忠實取向
B.創生取向
C.技術取向
D.相互適應取向
【答案】D
【解析】
【考點】
18.(2分)【題干】為彌補班級授課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課、小組討論、個人自學結合在一起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選項】
A.特朗普制
B.文納特卡制
C.道爾頓制
D.貝爾一蘭卡斯特制
【答案】A
【解析】
【考點】
19.(2分)【題干】現代課程論認為,制約課程內容選擇的因素主要包括( )。
【選項】
A.知識、技能與情感
B.難度、廣度與深度
C.社會、兒童與學科
D.政治、經濟與文化
【答案】C
【解析】
【考點】
20.(2分)【題干】學校開發了一門介紹當地風俗產物與人物的課程,課程屬于( )。
【選項】
A.地方課程
B.校本課程
C.隱性課程
D.分科課程
【答案】B
【解析】
【考點】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題干】教師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1)了解和研究學生;(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4)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5)發揚教育民主;民主平等是現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6)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7)正確處理師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9)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
【考點】
22.【題干】簡述學習遷移的影響因素。
【答案】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有:(1)學習材料的特點;(2)原有的認知結構;(3)對學習情境的理解;(4)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5)學習策略的水平;(6)智力與能力;(7)教師的指導。
【考點】
23.【題干】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語義清楚。設計的問題應使被調查者能夠正確理解,不會產生歧義,對題意的理解應是惟一的,不能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合并成一個問題來提問。
(2)語句簡潔。問題的語句形式要簡單,通俗易懂。
(3)面向對象。問題的語句和措辭要適合被調查者的文化水平和職業特點,特別是被調查者是小學生和幼兒時,要考慮被調查者的理解能力,盡量把復雜問題簡化處理。另外,在問題中應避免使用生僻詞語以及新名詞和概念。
(4)價值中立。在設計問題時,應避免印證權威論斷,也不應把個人的認識、觀點和價值判斷包含在問題之中,以避免對被調查者產生暗示作用,導致特定的有傾向性的回答。
(5)避免社會認可效應。社會認可效應是指被調查者按照社會規范、社會期望進行反應,而不是反映自己真實的觀點、看法和態度。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回答有關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問題時出現,因此設計這類問題時,應少用是否式回答,可以用情境式問題或兩難問題代替。
【考點】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4.材料:
四年級班主任李老師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班上多數學生在家幾乎從來不干家務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些家長對學生勞動也不支持,認為學習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勞動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沒必要,家長可以完全代勞,在班級開展的一些勞動活動中,李老師也發現,學生不僅僅缺乏一般的勞動技能、習慣,而且缺乏勞動意識,甚至討厭勞動。
(1)(14分)【題干】結合材料談談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答案】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在我國全面走向小康時期,一些獨生子女,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父母代辦,缺乏自理能力,導致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使這些獨生子女只會讀書,不會勞動,這樣就會影響一些人將來的素質問題。所以,從小抓好勞動教育相當重要。勞動教育是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從小培養好的勞動習慣,樹立強烈的勞動觀念,將來才會有所作為。才能加勤勞才等于力量,所以,小學階段應該把勞動教育作為全面提高一個人的素質的基礎。
【考點】
(2)(10分)【題干】如果你是李老師,將如何讓在班級開展勞動教育?
【答案】(一)更新教育理念,增進師生共識
實施勞動教育,可以以勞立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把學生培養成個性充分發展又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二)社會家庭配合,形成共管氛圍
結合家訪,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介紹成功家教的經驗,指出不良家教給孩子帶來的負面效應,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的習慣。
(三)組織勞動實踐,進行勞動教育.
培養勞動情感和勞動實踐。
(四)及時總結評比,提升教育效果
必要的評估,既是對學生勞動成績的肯定,也是使勞動教育向更深層次推進的有效舉措。
【考點】
25.材料:
沈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問學生:“雪景很美,誰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閉上眼睛聽,體會他能不能把你帶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區。”第一個學生讀完后,沈老師問:“你們是不是感覺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數學生很猶豫。沈老師笑著說:“剛走到雪野的邊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來。沈老師說:“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領進去。”接著示范讀了一遍,然后問:“往前走幾步沒有?”學生都點頭說:“走了。”沈老師繼續說道:“相信有同學會比老師讀得更好,誰領著大家繼續往前走?”……后面的學生果然越讀越好。
問題:
(1)(10分)【題干】評析這一教學片斷中沈老師的教學行為。
【答案】遵循了教學規律中的雙邊性規律。材料中沈老師在學生出現猶豫的時候,通過逐步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雪景。
【解析】
【考點】
(2)(10分)【題干】結合材料談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答案】課堂教學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具備應有的知識和能力素質、品德及人格;
2、具備客觀條件,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應有的肯定、教師工作的條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證。
【解析】
【考點】
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題計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
26、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10分)【題干】如指導二年級小學生學習本課,試擬定教學目標。
【答案】
【考點】
(2)(20分)【題干】設計“甚至”一詞的教學過程。
【答案】
【考點】
(3)(10分)【題干】設計本科板書。
【答案】
【考點】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題干】簡述學生從算數思維過渡到代數思維的過程。(8分)
【答案】
【考點】
(2)【題干】如何指導高年級學生學習這一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答案】
【考點】
(3)【題干】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節課主要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22分)
【答案】
【考點】
28.請認真閱讀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題干】簡述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式的基礎。(10分)
【答案】
【考點】
(2)【題干】如指導小學生學習,試規定教學目標。(10分)
【答案】
【考點】
(3)【題干】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和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20分)
【答案】
【考點】
29.請認真閱讀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10分)【題干】簡要分析歌曲的特點。
【答案】歌曲特點《火車開啦》,大調式,一段體,有四個樂句組成。全曲的節奏簡單、明快,旋律多為級進,流暢上口。歌曲一開始就采用火車開動時“咔嚓咔嚓”的聲響的象聲詞,第二句又采用完全重復的手法;第三句在高音區進行,配以舒展的節奏,與前面的樂句形成對比,好像火車在迅疾地飛馳,也表現了火車司機在開動火車的自豪感;最后一個樂句先在大調式主和弦上分解進行,而后級進下行至C大調主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二分、四分與八分音符的不同,并能了解相關火車規則,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學生。
【考點】
(2)(10分)【題干】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唱本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
【答案】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歌曲《火車開啦》,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樹立樂于助人、遵守火車制度的意識。【過程與方法】采用欣賞法、互動法和小組合作等方法,了解歌曲的節奏。【知識與技能】準確并快速唱出歌曲的節奏時值,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演唱時值的不同;并能有情感地完整演唱歌曲。
【考點】
(3)(20分)【題干】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歌曲學習,設計“節奏練習”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
【答案】節奏練習1.教師彈琴,學生跟唱歌曲,并用肢體動作(拍手、跺腳、拍肩等)感受歌曲2/4拍的強弱規律。2.學生根據音頻演唱歌曲旋律,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歌曲的主要節奏,引導學生演唱準確。3.教師帶領學生想象火車開走與到站的場景,采用黑板上所示節奏模仿火車的聲音。4.教師與學生有節奏地朗誦歌詞,請學生思考:在火車上的時候我們的心情的怎樣的呢?學生發言(開心、激動、幸福、愉快)5.教師帶領學生帶入情感,引導學生用彈性、跳躍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6.請學生分小組為歌曲創編歌詞進行演唱,并配以相應的動作,請小組進行表演,而后進行生生評價、教師評價。【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會先帶領學生演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節拍強弱規律;之后,我會讓學生跟音頻演唱歌譜,并將典型的節奏寫在黑板上;接著我會請學生用黑板所示節奏演繹火車開走與到站的聲音;最后,引導學生思考歌曲表達的情感,通過我的引導以及學生的思考,可以用彈性、跳躍的聲音來表達歌曲歡快的情緒。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循序漸進,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考點】
30.請認真閱讀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1)(10分)【題干】簡要說明“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教學重點、難點。
【答案】重點:按拍球的位置準確,跨步、轉體、前傾、探肩等動作協調連貫。難點:手腳配合協調,節奏清晰。
【考點】
(2)(10分)【題干】如果指導水平三的學生練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答案】知識與技能:能夠復述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動作要領,85%的學生能夠流暢、準確的做出正確動作。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賽、練習等方法,提高控球的能力以及速度、協調、靈敏、靈活性等身體素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勇敢、果斷、頑強的團隊精神,并形成尊重對手、用于承擔責任的良好體育道德精神。
【考點】
(3)(20分)【題干】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少于二種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練習方法并說明理由。
【答案】①原地運球設計理由:教學前多做提高控球、運球能力的練習,不但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控球、運球能力,而且能使學生清楚自己的運球水平和能力,便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②行進間運球設計理由:由原地運球強化鞏固學生運球手法,在行進間運球練習中,先進行直線運球再做體前變向換手運球。便于引導學生觀察和體會兩種運球技術的不同點,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動作要領。③行進間曲線運球接力設計理由:設計游戲可以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和對抗性,激發學生練習興趣,并且通過比賽提高學生運球能力和檢驗學生的練習效果,讓學生在課堂學練中提高實戰運用能力。
【考點】
31.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10分)【題干】中國畫有哪幾大畫科?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墨分五色,是哪五色?
【答案】①中國畫分三大畫科,分別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②通常,中國畫有工筆、寫意、工兼寫三種表現形式。③墨分五色指的是“焦、濃、重、淡、清”或“濃、淡、干、濕、黑”。
【考點】
(2)(10分)【題干】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答案】(2)知識與技能:掌握中國畫中鋒、側鋒用筆方法以及干濕濃淡的墨色方法,生動地表現動物臉部特征與情趣。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描述、分析、實踐掌握繪畫步驟和用筆、用墨方法,大膽對動物的臉進行夸張與表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逐漸形成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考點】
(3)(20分)【題干】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名作欣賞、技法學習”內容法人新授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
【答案】活動一:作品賞析展示作品貓頭鷹,引導學生欣賞并思考:作品運用了什么繪畫形式?作品中的貓頭鷹與生活中的貓頭鷹有什么不同?學生觀察思考,教師總結:以中國畫的創作形式進行創作,作品中的貓頭鷹更加的生動,更具有活力。繼續引導學生觀賞作品,并思考:畫家運用了什么筆墨技法來表現貓頭鷹的?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以以濕筆濃淡結合的方畫身體,中鋒濃墨勾眼圈、點眼睛。畫家表現注重中鋒側鋒用筆、墨色注意干濕濃淡的變化。【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回歸生活,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并且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對水墨動物的理解。活動二:示范講解教師以小貓為例,進行示范講解。①臉型——先用幾筆淡墨畫出小貓的臉型。②五官——在臉的中間位置用淡墨中鋒勾出眼睛的外形,在眼睛下方中間的位置側鋒畫出鼻子和嘴,為了使眼睛更有神,再用重墨畫眼珠。③毛——淡墨以皴擦法表現小貓臉部短而硬的毛。然后,筆鋒蘸淡墨,筆尖蘸少量濃墨,以側鋒按壓在一張廢紙上,使筆尖水分變少并形成扁平的“散鋒”,在小貓頭頂及耳朵周圍用毛筆的“散鋒”適當添畫短而稀疏的毛。【設計意圖】通過示范的方式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加直觀的引導學生學習,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