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預測卷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0-21
376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2.A【解析】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體現在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專家點撥義務教育是國民的基礎教育,是國家力量的根本源泉。義務教育這一知識點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在歷年考試中出現。考生需要重點識記的知識點有:義務教育的概念、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3.C【解析】診斷性測驗是針對某一單元而設計,為了調控教學方向的測驗。
4.B【解析】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所以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互補性的特征進行。
5.A【解析】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沿不同方向去探索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
6.D【解析】我國小學課程的設計要適合小學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7.C【解析】兒童過度焦慮反應是兒童情緒障礙的一種表現,是指由于擔心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使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增加失敗感和內疚感,從而形成緊張不安并伴有恐懼的情緒狀態。
8.B【解析】無意注意是一種沒有預期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隨意注意。
專家點撥在歷年考試中,經常會對無意注意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考查。考生應該牢記無意注意的概念、影響因素,學會區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還要能夠將無意注意的相關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9.C【解析】班主任是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
10.A【解析】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個體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教育,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的發展。
11.D【解析】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開展實施教學活動。
12.D【解析】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關心的是人際關系的影響,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13.B【解析】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專家點撥目前在我國,中小學課程主要由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三部分組成。其中,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
14.C【解析】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5.A【解析】強化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16.D【解析】個人活動是課外活動的基礎,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特點。組織和指導好學生的課外個人活動,是課外活動不可忽視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17.A【解析】行動研究是教師著眼于教學實踐的改進,與研究者進行合作,探討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的實質。
18.A【解析】診斷性評價是在學習前進行的,形成性評價是在學習中進行的,總結性評價是在學習完成一階段之后進行的評價。
19.D【解析】信度指測驗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能測量出所要測量東西的程度;區分度是指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
專家點撥測驗的質量指標主要有信度、效度、難度與區分度。其中,信度和效度在歷年考試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以單項選擇題為主。考生要牢記信度、效度的概念,能夠根據所給出的描述判斷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
20.D【解析】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過遺傳而來的。
二、簡答題
21.【答案要點】(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方式。
(2)談話法。談話法也叫問答法,是指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話法特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這是小學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
(3)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其優點在于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4)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等手段,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演示的特點在于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不僅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重要來源。
(5)練習法。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練習法的特點表現在技能技巧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練習具有重復性。
22.【答案要點】(1)無意注意占主導,有意注意有一定的發展。低年級小學生的有意注意還沒有發展起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無意注意占據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缺乏自覺性,需要家長或教師進行督促。但是到了中高年級,小學生逐漸理解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自己的學習任務,有意注意逐步發展起來。
(2)注意的品質較差。小學生注意的范圍較小,在同一時間內很難看到更多的事物或事物的更多方面;小學生的注意不穩定,很容易轉移注意力;注意的分配和轉移發展得比較緩慢,這些特點在低年級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但是通過正確的教育,小學生注意的品質可以得到逐步的提升。
(3)注意不夠穩定,常常帶有情緒色彩。小學生容易為一些新鮮刺激興奮起來,并流露出明顯的外部情緒。教師可以準確地掌握小學生的情緒反應,及時地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促進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23.【答案要點】(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①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②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①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②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③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具有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①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②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③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專家點撥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歷年考試中的重中之重,除了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還可能以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所占分值較大。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都是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考生要熟記其概念及其運用要求。
三、材料分析題
24.【答案要點】
問題(一):張老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問答法,即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問答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問題(二):問答法的原則有:(1)適時原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準備好問答的問題和順序,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相關的問題,而不能太突兀。(2)因材施教。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3)反饋強化。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要給予適當正確的反饋,使學生理解正確的思想,明確答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強化學生獲得的知識經驗。
25.【答案要點】
問題(一):原因:(1)言行并駁。李老師雖然教育學生不要說臟話,不要亂扔紙屑,可自己卻說臟話,亂扔煙蒂。“言語”與“行為”不一致,言語教育沒有起到正面教育,反倒身教對學生產生了消極影響。(2)言教方法失當。“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不行,只有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敬業精神的缺失。李老師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在教育方面沒有付出自己的真心誠意,得不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當然效果就會比較差。
問題(二):正確方法:(1)言行一致。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為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2)因材施教。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有理有據,用學生易懂的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3)全心全意。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應該做到用心,用真心誠意去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的用心良苦,改正錯誤,好好學習。
專家點撥在作答此題之前,考生先要讀懂問題。問題有二:一是要求回答王老師的班級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二是詢問要產生良好效果的做法,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論知識。
在閱讀材料時,考生可以畫出與答題有關的關鍵詞句,如“工作熱情非常高”“嚴格”,這表明王老師是一位非常有責任心的教師;然而,“‘笨豬’‘死腦子’不絕于耳。吸煙后,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這又表明,王老師不能以身作則,他對學生和對自己采取的是雙重標準,因此,學生非但不聽他的要求,反而受到他的“壞”影響,致使“班上說臟話、粗話,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由此可以推出,作答的關鍵點就在于“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上。
四、教學設計題
以第26題為例:
26.【參考設計】
問題(一):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實際含義。②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③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形成合作意識,具備一定的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將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激發學>-7數學的興趣。
2.教學重點
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會讀寫小數。
問題(二):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1.教師出示PPT課件:小數的初步認識
師:開學了,媽媽給小華買了一些文具,有書包、文具盒、鉛筆、彩筆、橡皮擦和日記本等。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么分呢?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選代表說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區別整數與小數
師:我們將這些標價(物品的價格,即多少錢)分成兩類。左邊這組數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右邊這組數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作小數,“.”叫作小數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小數。(出示課題:認識小數)
二、認識小數
1.小數里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作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
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出示課件)
介紹小數的讀法——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點左邊代表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讀;小數點右邊代表小數部分,依次讀出每一個數字,讀時,先讀整數部分,再讀“點”,最后讀小數部分。認識以元為單位01、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知道標價牌上的小數分別表示多少錢?(學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課件)
要求學生輕聲讀出貨架上三種食品標價中的小數,填寫它們分別表示一元一角一分。
3.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三、例1教學
師:(出示課件)看看這些學生都在做什么?同學們,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設計理由]將小數融入學生的身高這一現實問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學習本堂課的興趣。
1.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課件:把l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介紹小數的寫法:先寫整數部分,再在右下角寫點,最后寫小數部分。
想一想: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
4.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出示課件:把l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零幾米?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
想一想: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
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
5.小組討論。
出示: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寫成l.30米和l.3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設計理由]在進一步的交流討論中,復習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四、鞏固應用
五、拓展:小數的歷史
移動端訪問:2016年《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預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