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學綜合素質考前密押卷六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4-06
311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國家要求,中小學階段各起始年級從2005年秋季起,都將進入新課程。
2.A【解析】當代教師質量最集中的體現是教師的專業素養,它以承認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的職業為前提。
3.C【解析】教師勞動創造的價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作為一種潛在的價值因素存在于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對社會的貢獻才能得到證明,體現教師勞動價值的隱蔽性。
4.A【解析】教師與學生溝通時,包含著“不可以”“必須”等信息時,都是命令的信息,這種命令的信息不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
5.A【解析】這位校長的做法是錯誤的,他侵犯了教職工的獲取勞動報酬權;違反了國家要求的不得對學校和教師亂攤派的規定;侵犯了教職工的個人財產自主權。
6.C【解析】教師應該本著平等的原則,要關注和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7.D【解析】陶行知指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身先士卒,才能為學生樹立典范。
專家點撥陶行知是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
8.A【解析】變相體罰,是指采取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并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臉上寫字、諷刺挖苦、謾罵、烈日下暴曬等行為。這位班主任的行為屬于變相體罰,侵犯了學生的人格權。、
9.B【解析】教育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為實施、管理教育事業,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教育行政法規在內容上是針對某一類教育管理事務發布的行為規則,而不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事件和具體問題作出決定。在形式和結構上必須比較規范.在時效上必須有相對的穩定性,其制定、審定、公布須經過法定的程序。B項屬于地方性的法律法規。
10.D【解析】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該具有強制性、普遍性和基礎性三個基本特征。
11.B【解析】李心田,當代作家,發表過詩、劇本、小說、電影文學劇本等。主要作品有:獨幕話劇《小鷹》,中篇小說《兩個小八路》《閃閃的紅星》,敘事詩《金色的花環》等。
12.D【解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發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13.B【解析】《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最早見于《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占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后世遂作為組詩看待。
專家點撥《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這十九首詩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從藝術上說,其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
14.D【解析】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字幼安,號稼軒,一生主張抗金,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
15.A【解析】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直到他死后才引起人們的重視,獲得了大批追隨者。
16.D【解析】夜郎國主要在今天的貴州省。
17.A【解析】七大古都指的是安陽、西安、開封、洛陽、北京、南京、杭州七座歷史古城。其中安陽、洛陽、開封位于河南省,西安位于陜西省,杭州位于浙江省,南京位于江蘇省。
18.A【解析】趙州橋是由我國古代工匠李春建造的。
專家點撥我國古代著名的橋梁包括:(1)河北趙州橋。又叫安濟橋,由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2)北京盧溝橋。盧溝橋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是聯拱石橋。(3)福建泉州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于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4)廣東潮州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以上四座橋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于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筑中的寶貴遺產。
19.A【解析】我國少數民族的人口,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位列前五位。
20.A【解析】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21.D【解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但最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和推動。
22.D【解析】叔本華是非理性主義的創始人,培根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二者屬于不同的哲學學派。
23.C【解析】在Windows“開始”菜單下的“文檔”菜單中存放的是最近打開過的文檔。
24.B【解析】蘋果中的微量元素鋅能提高記憶力和增強注意力。_
專家點撥人體中的微量元素不但能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而且是人類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其中以鈣、鎂、鋅、鐵、碘等元素對人的健康最為重要。(1)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礦質元素之一,是腦神經元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2)鎂可鎮定中樞神經,減輕心理壓力;(3)鋅與記憶、智力有關;(4)鐵是人體內含量最大的微量元素,通常認為它對呼吸的作用最大;(5)碘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合成甲狀腺素。
25.D【解析】教師的義務包括:遵紀守法義務、教育教學義務、教書育人義務、尊重學生人格義務、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義務、提高思想覺悟和教育教學水平義務。故選D。
26.C【解析】蔬菜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富含人體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消化系統必需的粗纖維等。在我們食用的蔬菜中,豆菜類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根莖類含淀粉甚多;葉菜類一般含淀粉較少,含纖維較多,均含有鐵、鉀、維生素以及胡蘿卜、素;花菜類含維生素A、B、C和礦物質相當豐富;瓜果類含水分最多,它還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C。
27.D【解析】題干說明家庭矛盾中很多是一些難以分清誰是誰非的小矛盾,恰當地運用處理家庭矛盾的藝術,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緩解家庭矛盾,另一個是促進家庭成員文明水準的提高。
28.C【解析】題干的第一句話點明了文段的主旨,即城市系統里有不同的層次。接下來是作者在解釋這種現象的正常表現,以支持本段的觀點。
29.D【解析】A、C項的問題不論回答的居民是哪座城市的人,都會回答“是”,推不出游客在哪個城市,故排除A、C項。B項的問題不論哪個城市的居民回答,答案都是“不是”,游客也推不出在哪個城市,故排除8項。D項的問題,說真話的城市的居民都會回答“是”,說假話的城市的居民的答案是“不是”,根據答案游客就能分辨自己在哪個城市。
二、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新課程改革提倡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的小組是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的。通常組建好小組后,每小組要選出一名小組長,負責活動的有序開展,但小組內的各種角色要定時進行輪換,小組成員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互相促進的關系,在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通過向他人闡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過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質量,又觀察到他人的思緒過程,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該案例中的兩種合作學習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現象1中“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的高矮次序”搭配而成,這種組建小組的方法不符合“異質分組”的原則。僅僅根據高矮次序進行分組,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成績、個性特點、家庭和社會背景、守紀情況等,可能會導致組間成員搭配不當。
現象2中的合作學習呈現出一種比較混亂的狀態。提出問題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聲,感覺小組內每個人都發言”,沒有一定的規則和次序;討論的時間過短,只有一兩分鐘,學生缺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小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沒有角色的輪換,這可能使組內學生的能力發展不平衡,小組代表的思考可能更積極,口頭表達能力也更強一些,而其他學生的這些能力得不到鍛煉,不能全面發展;“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覺得……“我認為……”’這樣可能造成小組代表僅僅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代表了小組成員的共同觀點,長此以往,小組內其他成員可能不會再積極地思考,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
31.【答案要點】(1)這位教師反思的理論依據是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是指學生的能力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學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學生能力傾向的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真正的因材施教,就應該以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為依據,來對教學環境進行選擇、創造和評定。
(2)給教育的啟示是:①沒有適合所有學生的萬能的最佳教學法。②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能力傾向上的個別差異,選擇最適合學生能力傾向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③對于能力傾向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對他們進行預先訓練,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等方面對他們加以指導,提供給他們必要的先備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傾向水平。
專家點撥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在好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就必須善于反思和總結:教學前有反思,提高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學中有反思,根據課堂教學動態,及時修正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后有反思,揣摩教學中的“得”與“失”,揚長避短,使自己不斷改進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從這一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教師的做法值:得學習之處就是能夠根據每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從而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2.【答案要點】(1)應從城市色彩、城市建筑(含園林雕塑)、城市總體規劃布局(或“形象面貌”)、居民精神面貌等幾個方面加以預防和治理。
(2)不能刪。因為句中加了“一定”二字,讓讀者對“視覺污染”的范圍和程度更明確,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如果去掉,前面所談的效果就會減弱。
三、寫作題
33.【參考例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移動端訪問:2016小學綜合素質考前密押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