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深度測試題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1-19
31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現代發現學習公認的倡導者是( )。
A.布魯納
B.杜威
C.奧蘇貝爾
D.皮亞杰
2、學生中流傳“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說明這一現象的理論是(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歸因理論
C.動機需要論
D.動機強化說
3、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字是a,個位上的數字是b,這個兩位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為( )。
A.ab
B.10a+b
C.10b+a
D.10(a+b)
4、我國特別對女童的教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兒童的教育給予特別的關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對殘疾兒童的教育也給予了特殊關注,專門加以保障。這體現了我國小學教育的( )。
A.基礎性
B.全民性
C.全面性
D.義務性
5、小學數學課程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分別從( )方面加以闡述。
①知識技能②數學思考③問題解決④情感態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出了( )。
A.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學教育思想
D.紳士教育思想
7、“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屬于遷移的( )。
A.同化性遷移
B.一般性遷移
C.重組性遷移
D.順應性遷移
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建立學生檔案
C.了解學生
D.操行評定
9、班級管理的模式包括( )。
A.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師管理、目標管理
10、如果將期末考試結果的解釋視為總結性評價,那么對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測驗的解釋就是( )。
A.定性評價
B.考查性評價
C.定量評價
D.形成性評價
11、通過兒童的日記、作文、繪畫、各種作業等的分析以了解兒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法
B.文獻分析法
C.行為分析法
D.調查分析法
12、通過課堂教學、報告、專題講座等形式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覺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評價法
B.說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實際鍛煉法
13、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是( )。
A.聯覺
B.幻覺
C.感覺對比
D.感覺適應
14、小明從小就樹立起為祖國爭光、為人民做貢獻而努力學習的宏偉愿望,他的這種學習動機屬于( )。
A.內部動機
B.外部動機
C.遠景性動機
D.近景性動機
15、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創造性才能,激發興趣和愛好等為主要目的的班級活動是( )。
A.班會活動
B.節日、紀念日活動
C.科技活動
D.課外閱讀活動
16、一種高度自覺的、自動的、主動化了的、持久的學習行動方式是指( )。
A.學習興趣
B.學習習慣
C.學習技巧
D.學習策略
17、我國第一個課程綱要是( )。
A.1903年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
B.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
C.1923年頒布的《小學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
D.1923年頒布的《小學國語課程綱要》
18、用教育測量與統計的方法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問進行評價的方法屬于( )。
A.外部評價
B.定量評價
C.定性評價
D.診斷性評價
19、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本人并沒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強化,但通過觀察他人某種行為受到強化,從而在自己身上也產生了類似的強化效果,心理學家班杜拉將這種現象稱為( )。
A.內在強化
B.自我強化
C.替代強化
D.無意強化
20、有關研究表明,教育對當代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高。這說明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二、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22、課程的特點有哪些?
23、簡述學校組織的機構模式。
三、材料分析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淀粉的蹤跡》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較片段
師:同學們看一下桌子上,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其中有兩袋粉末,關于這兩袋粉末,你有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師:看來大家對這兩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興趣,今天老師帶來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書: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師忘了貼上標簽,你們能把這兩袋粉末區分開來嗎?
師:你們準備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說)
(學生分組動手觀察)
(匯報交流)
師:你們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斷的結果是什么?
師:剛才我們用看、摸、聞等方法有了兩種初步判斷,那么哪種判斷對呢?你們還有什么辦法加以證明?引出用實驗方法。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方法:分別從兩個袋子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紙上,再滴入碘酒,仔細觀察,你們會有什么發現,實驗時當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學生分組動手實驗)
(匯報實驗發現,教師記錄結果)
問題:試結合上面的教學案例說說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呼啦圈進行各種跳躍的練習嗎?
學生合作用呼啦圈創造各種跳躍的游戲,如各種拼圖的跳躍游戲、造房子等。
師:在跳圈的基礎上我們能用呼啦圈進行各種跑的游戲嗎?
學生的興趣又一下被調動了起來,他們開動腦筋又玩出了帶圈跑、障礙跑、接力跑等。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進行跑跳游戲綜合活動,在活動中有的小組設計的是飛躍水潭,用呼啦圈做小河,跨過去、跳過去……有的小組設計的是穿越小樹林,用呼啦圈做標志進行“S”練習……還有的小組進行跑跳障礙的接力等。
在學生綜合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設計了跨越小河——穿越森林——鉆過山洞的游戲,在這些情境的激發下,學生積極思維得到了激發,學生能及時調整呼啦圈,開展各項體育基本活動的鍛煉。
問題:結合上述案例,談談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兩小題,26、27任選一題作答,40分)
26、請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編寫教學設計。
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
(2)如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深度測試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