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深度押密試題七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1-12
21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學生的說謊、偷竊和欺騙等屬于( )。
A.性格障礙
B.行為障礙
C.情緒沖動
D.情緒適應困難
2、常常用電吹風吹頭發,卻沒想過用它烘干潮濕的衣服,這種情況屬于( )。
A.原型啟發
B.功能固著
C.思維定式
D.醞釀效應
3、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所確定的保護兒童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
A.無差別原則
B.無歧視原則
C.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D.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4、尊重信任學生是教師的( )。
A.知識素養之一
B.能力素養之一
C.思想道德素養之一
D.基本任務之一
5、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創造性才能,激發興趣和愛好等為主要目的的班級活動是( )。
A.班會活動
B.節日、紀念日活動
C.科技活動
D.課外閱讀活動
6、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最終是要讓學生( )。
A.學會學習
B.學會生存
C.學會思考
D.學會分析
7、不同的教學設計理論或模式產生不同風格的教學計劃。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能出現( )的課堂。
A.開放型
B.放任型
C.專制型
D.民主型
8、小學生在學校輕微燙傷后,教師應及時處理,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燙傷處沖冷水降溫
②脫去燙傷處的衣服③送醫院處理
④通知家長來學校處理⑤直接包扎燙傷處
⑥涂抹燙傷藥物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9、將學業成功或失敗歸因于個人外部的穩定因素,指的是歸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
10、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 )課程,自小學( )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 )課時。
A.必修;3;3
B.必修;1;1
C.選修;3;3
D.選修;3;4
11、在藝術欣賞與創造活動中,應提倡( )學習。
A.合作
B.互相
C.自主
D.小組
12、張老師講授《我愛故鄉的楊梅》時,用多媒體播放江南水鄉的美景,為學生創設真實、具體、生動的場景。其教學方法是( )。
A.演示教學法
B.現場教學
C.示范教學法
D.情境教學法
13、在小學生的各生理系統中,發育最早的是( )。
A.神經系統
B.身高體重
C.骨骼肌肉系統
D.循環和呼吸系統
14、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時巧妙設問,引發學生認知的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求動機。這種情境稱為( )。
A.活動情境
B.學科情境
C.生活情境
D.問題情境
15、以兒童當下的生活與經驗為核心來組織課程的活動,稱為( )。
A.學科本位綜合課程
B.社會本位綜合課程
C.兒童本位綜合課程
D.綜合性學科課程
16、問題解決的“試誤說”是由( )提出的。
A.杜威
B.桑代克
C.班杜拉
D.苛勒
17、小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的“私密空間”和( )特征,傾訴自己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得到更多朋友的幫助,釋放因學習等帶來的壓力。
A.個性化
B.去個性化
C.獨特性
D.廣泛性
18、區別一名普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真正標志是( )。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識
B.是否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D.是否能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充分機會
19、培養學生審美( )能力是美育過程的起點。
A.創造
B.感知
C.理解
D.判斷
20、引起并決定教育發展變化的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是( )。
A.社會生產力
B.文化傳統
C.社會制度
D.科技水平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課外活動的形式。
22、《禮記.學記》中所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與教學中的哪一條教學原則相一致?如何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這一原則?
23、根據課堂紀律形成的原因,課堂紀律分成哪四種類型?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請閱讀下列課題實錄片段,并按要求作答。《臺灣蝴蝶谷》的教學片段:
師:大家喜歡祖國的寶島臺灣嗎?生:喜歡。
師:在我們祖國的寶島臺灣有美麗的蝴蝶谷,大家聽說過嗎?生:沒有。
師:那老師今天就帶大家學習《臺灣蝴蝶谷》這一課,咱們現在就一塊去認識這個聞名世界的“蝴蝶王國”,好不好?
生:好!
師:同學們,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蝴蝶谷的美景。
[課件演示]美麗的蝴蝶谷(學生觀看課件)
師:景色美不美?生:美。
師:那么課文又是怎樣描寫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學生朗讀課文)
問題:你認為這位教師的現代媒體使用恰當嗎?
請加以評述。
25、孫老師在二(一)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后,設計了兩項家庭作業讓學生選擇完成①把“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講給自己喜歡的人聽;②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明天上課時與小伙伴交流一下。
請結合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對孫老師本次家庭作業的設計進行評析。(2)談談“減負”與家庭作業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26、27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共40分)
26、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經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請結合某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一個口語交際的案例。設計提示:
(1)抓導入環節進行口語交際,激發興趣,鼓勵探究。
(2)抓重點字詞進行口語交際,加深理解,錘煉語言。
(3)抓重點句段進行口語交際,揭示中心,抒發情感。
(4)抓空白填補進行口語交際,啟發想象,擴展思路。
(5)抓疑惑之處進行口語交際,引發爭論,明辨事理。
(6)抓總結歸納進行口語交際,擴展延伸,升華主題。
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燕子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蒙蒙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
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問題(1)、(2)、(3)。
(1)試對上文擬訂教學目標。(10分)
(2)根據擬訂的教學目標,分析上文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8分)
(3)圍繞教學目標,為上文設計教學過程。(22分)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深度押密試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