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卷六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9-24
51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考試前夕,學校咨詢人員對平時比較容易緊張的同學進行集體輔導,講授自我放松、緩解緊張的方法。這樣做的目的在于( )。
A.早期干預
B.問題預防
C.發展指導
D.缺陷糾正
2、經常看到主語在句子的開端,因而就認為主語就是句子開端的那個詞,這屬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3、從課程論的視角來看,教室座位安排、圖書角布置等屬于( )。
A.活動課程
B.隱性課程
C.顯性課程
D.綜合課程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是( )頒布的。
A.1995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11年
5、心理健康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和良好的( )。
A.社會適應
B.社會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狀態
6、若兒童不小心中毒,下列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口服中毒者可根據病情采取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物
B.皮膚接觸者,立即脫去已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反復沖洗皮膚、毛發、指甲等部位
C.化學藥品中毒者,應立即用大量的冷水沖洗
D.腐蝕性毒物中毒,可飲用蛋清、牛奶、豆漿,以起到保護胃黏膜、延緩毒物吸收的作用
7、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一原則是( )。
A.導向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的一貫性原則
8、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等19個課程標準是在( )。
A.2004年
B.2007年
C.2010年
D.2011年
9、衡量學生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要素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為
D.道德情感
10、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其他科學研究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
A.客觀性原則
B.系統性原則
C.教育性原則
D.發展性原則
11、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這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 )。
A.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B.精深的專業知識
C.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D.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1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是( )。
A.講解
B.觀察
C.示范
D.練習
13、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 )。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
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
D.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
14、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具有的特點是( )。
A.主觀性
B.客觀性
C.普遍適應性
D.永恒性
15、引起并決定教育發展變化的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是( )。
A.社會生產力
B.文化傳統
C.社會制度
D.科技水平
16、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對重點內容圈點批注的方法幫助記憶。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精細加工策略
B.組織策略
C.復述策略
D.元認知策略
17、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是( )。
A.松散群體
B.聯合群體
C.非正式群體
D.集體
18、國家對小學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總要求稱為( )。
A.小學教育目的
B.小學教育目標
C.小學教育原則
D.小學教育內容
19、課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種課程類型體現的課程理論是(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學生課程
D.隱性課程
20、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體現在( )。
A.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體的功能
B.具有即時價值,但不具有延時價值
C.具有均衡發展個體的功能
D.培養受教育者知識,利用和超越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確定小學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22、教學過程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23、簡述教學評價的功能。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時下,在一些課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老師說:“同學們喜歡哪段就學哪段,大家自由組合,選擇同一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于是,課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們交換位置,你爭我搶,自由民主的氣氛洋溢著這個空間。
問題:
作為教師,你對這一教學現象怎么看?怎么辦?
25、師:同學們,端午節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們各家去過端午節,不知哪位同學愿意請我?
生:(面露喜色,大聲喊)老師到我家!我愿意請您!
師:大家都愿意請我,我很高興。但這樣爭也不是辦法。我看這樣吧,誰會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誰家去做客。
生:(面露難色,不知如何回答。)
師:這個條件可能讓大家為難了。不過,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呢,如果同學們肯學,一定能學好.能請到我的。
學生:(興高采烈)好,一言為定!
[兩天后的作文課上]
師:同學們學會做菜了嗎?
生:(大聲齊)學會了!
師:呀,這么快?跟誰學的?
學生1:我跟爸爸學的。
師:感謝你們的一片誠心。那你們都學會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師叫,就紛紛起立,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說起來。老師請了幾位學生上講臺說給大家聽。)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都講得不錯。聽他們一講,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錯,老師連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但全班這么多同學,不可能每個人都上來說,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知道每個同學學會了做什么菜,做菜的過程怎樣呢?
生:老師,讓我們把做菜的過程和做的什么菜寫出來,您不就知道了嗎?
師:這個主意真好。這樣,老師不但要知道你們做的什么菜,而且還能比較一下,看誰的菜做得最好,我就到誰家去做客,好嗎?
生:好!
師:好就快寫吧。
問題:
這則作文教學與傳統的作文教學有什么不同?它對你有什么啟示?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2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小題計分,4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


問題:
(1)試分析“異分母分數加、減”的算理與算法。
(2)如指導高、中年級段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和重點。
(3)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設計新授課的教學活動。
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寫了一首詩。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我既靦腆又得意洋洋,點頭告訴她這首詩確實是我寫的。她高興得再次擁抱了我。
“媽媽,爸爸下午什么時候回來?”我紅著臉問。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立刻讓父親看看我寫的詩。“他晚上七點鐘回來。”母親摸著我的腦袋,笑著說。
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我用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重新謄了一遍,還用彩色筆在它的周圍描上一圈花邊。將近七點鐘的時候,我悄悄走進飯廳,滿懷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親的位置上。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親。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寫過好多劇本。他一定會比母親更加贊賞我這首精彩的詩。
快到八點鐘的時候,父親終于推門而入了。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
的那首詩吸引住了。我緊張極了。
“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詩。
“親愛的,發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父親開始讀詩。
我把頭埋得低低的。詩只有十行,可我覺得他讀了幾個小時。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這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嗎?”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飯廳里,父母還在為那首詩爭吵著。
幾年后,當我再拿起那首詩,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不過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我。因此我還一直在寫作。又一次我鼓起勇氣給父親看一篇我新寫的短篇小說。“寫得不怎么樣,但還不是毫無希望。”根據父親的批語,我學著進行修改,那時我還未滿十二歲。
現在,我已經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我有個慈祥的母親,她常常對我說:“巴迪,這是你寫的嗎?精彩極了!”我還有個嚴厲的父親,他總是皺著眉頭,說:“這個糟糕透了。”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源泉。但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
問題:
(1)試用簡潔的語言簡述本文所闡述的故事,要求簡潔明了生動。
(2)如果指導高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3)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設計新授課的教學活動。
移動端訪問: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