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zhì)》命題預(yù)測試題及答案七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7-20
517

17.下面句中加點的“以”與“扶蘇以數(shù)諫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C.而吾以捕蛇獨存
D.殺之以應(yīng)陳涉
18.測驗題目對預(yù)測的內(nèi)容或行為范圍取樣的適宜性程度,被稱為( )。
A.效標關(guān)聯(lián)效度
B.預(yù)測效度
C.構(gòu)想效度
D.內(nèi)容效度
19.由8、8、11、13、17、18這6個數(shù)組成的一組數(shù)據(jù)的中數(shù)(或稱中位數(shù))是( )。
A.8
B.12.5
C.13
D.12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 )。
A.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劉備天下梟雄
C.《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嫗,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21.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2.下列選項中,屬于集中量數(shù)的是( )。
A.方差
B.標準差
C.中數(shù)
D.全距
23.若命題A的否命題是B,命題B的逆命題是C,則C是A的逆命題的( )。
A.否命題
B.逆命題
C.逆否命題
D.以上判斷都不對
24.甲:各國的國情和傳統(tǒng)不同,但是對于謀殺和其他嚴重刑事犯罪實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數(shù)人可以接受的,公開宣判和執(zhí)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惡性刑事案件的發(fā)生,它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比負面影響肯定大得多,這是社會自我保護的一種必要機制。
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見解,因為在我看來,對于十惡不赦的罪犯來說,終身監(jiān)禁是比死刑更嚴厲的懲罰,而一般的民眾往往以為只有死刑才是最嚴厲的。
對上述對話的最恰當?shù)脑u價是( )。
A.兩個人對什么是最嚴厲的刑事懲罰有不同的理解
B.兩個人對執(zhí)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C.兩個人對產(chǎn)生惡性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
D.兩人對是否大多數(shù)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
25.名次屬于( )。
A.集中量數(shù)
B.差異量數(shù)
C.地位量數(shù)
D.相關(guān)系數(shù)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熟讀精思(節(jié)選)
朱熹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
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
只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永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讀書的具體要求,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27.一天中午,六年級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場上打籃球,戰(zhàn)況激烈。學生2和學生C從人群中沖了出來,兩人拳腳相加,氣勢兇猛,我見這陣勢,就停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著他倆。大概Z同學也看到了我的神態(tài),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憤怒的咆哮。待他倆過來,我默默地看著他倆剛才的動作,直到他們都低下了頭,于是我開始說話:“瞧你倆剛才的樣子,好像恨不得把對方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學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賽呀?”兩位同學把頭埋得更低了,紅著臉說:“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問他們:“打球時發(fā)生碰撞、發(fā)生吃虧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風度,更在同學們面前丟盡面子!我現(xiàn)在不追究誰對誰錯,只想問一句,這件事是你們自己處理呢,還是我來處理?”他們互相看了看,說:“自己處理”。
于是我讓他們商量處理的辦法,商量好了再向我匯報。五分鐘后,他倆握手言歸于好。整個事情的處理用不到20分鐘的時間。
問題:請你評價一下這位老師成功處理這場沖突事件的原因。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30分)
28.請以“‘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1)觀點明確,論述具體,條理清晰。(2)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