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沖刺試題及答案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7-20
420

二、辨析題
1.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區別”,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
【參考答案】錯誤。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方針是國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導思想。教育方針包括:教育作的指導方向、教育目的、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兩者不是一回事。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德育途徑”,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
【參考答案】錯誤。中小學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是教學。
3.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知識獲得的環節”,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正確。知識直觀就是學習者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觀信息進行加工,從而獲得感性知識的過程。知識直觀是領會和理解學科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
4.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強化和懲罰的作用”,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正確。兩種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為的時候應該同時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所以兩者結合效果會更好。
5.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加涅的學習分類觀”,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錯誤。根據加涅的學習分類觀,上述的學習行為屬于具體概念的學習。
三、簡答題
1.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①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①保護好奇心。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④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①發散思維訓練。②推測與假設訓練。③自我設計訓練。④頭腦風暴訓練。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創造性思維的特征”,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高創造性者具有的個性特征有:(1)具有幽默感。(2)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3)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4)喜歡幻想。(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6)具有獨立性。
3.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和運用。
【參考答案】(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3)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4.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與社會政治制度的相互關系”,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1)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的社會性質;
(2)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事業的領導權;
(3)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管理體制;
(4)政治制度決定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
(5)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標準和有關教育內容。
5.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和運用。
【參考答案】(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一個促進少年兒童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展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四、材料分析題
1.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的基本原則”,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和運用。
【參考答案】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進行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主要有:(1)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特點和能力水平。這是實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礎。(2)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要對不同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來進行教育。該老師通過觀察,發現該學生性格孤僻,并深入了解了其性格孤僻的原因,對該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特點和能力水平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根據該學生初中時期被老師嚴厲批評,以致喪失自信的成長經歷,該老師采取了適合該學生的教育方法。該老師有意將班上宣傳委員的位置空缺,多次暗地里給該學生創造機會:把她的演講稿、學習心得等多次在班上進行展示,并在學校廣播站廣播。她所拍攝的有關宣傳環保的圖片被報社采用,作文也獲得了學校的“新蕾獎”。一學期以后,該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漸恢復了自信,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重點大學。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格的特征”,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古希臘的醫生希波克拉底把人分為四種類型: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郁質。(1)甲同學是多血質類型的人。因為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動、敏感、情緒發生快而多變、注意力和興趣容易轉移、思維言語動作敏捷、善于交際、親切、有生氣,但也往往表現出輕率、不真摯等。乙同學是黏液質類型的人。因為黏液質的人安靜、沉穩、情緒發生慢而弱、言語動作和思維比較遲緩、注意穩定、顯得莊重、堅忍,但也往往表現出固執、淡漠。(2)教師要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必須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學生的氣質類型,發揚氣質積極的一面,克服.其消極的一面。①依據學生的氣質類型,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師可以讓甲同學發揮優勢擔任班干部,教導其上課注意聽講、不要搞小動作,為其他同學起到表率作用。要積極關注乙同學的情緒變化,多與其交流,同時鼓勵他參加班集體活動。②依據氣質類型特征,進行知識技能教育。對于甲同學,教師可以鼓勵他進行小組學習,在跟同學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對于乙同學,教師在課堂上可適當讓其回答問題,在答對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在答錯時也要給予鼓勵,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③教育學生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氣質。教師在與甲、乙交流時,讓其慢慢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積極向他人學習。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沖刺試題及答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