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中學政治模擬試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20
402

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錯選、多選,該題不給分;少選且正確的給1分。每小題2分,共20分。
1949年,人民政協與新中國一同誕生。今天,走過55年華誕的人民政協,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回答25一26小題
21.關于人民政協的性質,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人民政協是我國的立法機關
B.人民政協是我國多黨合作的組織機構
C.人民政協是我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D.人民政協是確保法律實施和權力執行的監督機關
22.近年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不斷高漲。如對西部開發的復雜性、長期性、以及具體的策略和重點方案提交了100多份提案,并且大多數提案被政府各決策和執行部門采納。這表明( ).
A.政協委員有權決定國家重大事項
B.人民政協行使了國家最高權力
C.政協的參政議政確保了國家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D.政協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特殊的積極的作用
24.2004年歲末,中日俄三國圍繞俄羅斯“安大”和“安納”兩條輸油管道的爭論終于有了結論:在這場石油資源的博奕中,俄羅斯最終放棄了“安大”和“安納”線,決定獨自修建一條從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的石油運輸管道。這場石油管線的爭論表明( ).
A.利益是國家間關系的實質
B.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政策的依據
C.國與國之間不可能建立伙伴關系
D.中俄日之間在石油資源問題上存在根本沖突
24.“第六態”物質的發現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們過去只知道氣態、固態、液態、等離子態和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等五種物質的具體形態。從哲學上看,物質“第六態”的發現表明( ).
A.物質世界的演進取決于人類智力的發達程度
B.人類的認識能力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提高
C.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是由認識工具決定的
D.世界的本源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
25. 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非典等傳染性疾病,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利益,沿海某省政府計劃擇址另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但新址附近一些居民以安全為由進行反對, 另一些居民則在征地補償問題上漫天要價。政府通過耐心宣傳說服,并適當提高補償標準,使征地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由此可見( ).
A.公民與國家利益往往是沖突的
B.公民應該在法律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
C.國家應該充分尊重和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D.公民與國家的關系表現在法律上就是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26.鄧小平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從本本出發的教條主義違背了( ).
A.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B.從整體上把握事物聯系的原則C.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則 D.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27.針對前幾年出現的糧食減產,固定資產投資過猛,煤電運油緊張的問題,國務院審時度勢,一方面緊縮信貸,提高利率,嚴控土地,另一方面繼續加大對農業、教育、西部開發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這“一張一馳”的政策,有利于( ).
A.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平衡 B.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
C.提高居民的預期收人 D.增加國家的財政儲備
28.人世三年來,我國的對外經濟迅猛發展。至2004年底,我國的進出口總額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德的第三大貿易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這表明( ).
A.對外經濟越發達,貿易摩擦就越多
B.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是一帆風順的
C.反傾銷是阻礙貿易自由化的主要力量
D.建立完善的預防機制是應對反傾銷的重要途徑
29.某省正式啟動為時3年的“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這說明( ).
A丸我國的國家權力來自于人民
B.政府行使對公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職能
C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D.公民自覺履行義務是實現自身權利的前提
30.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同饑餓聲。”這警示我們領導干部( ).
A.要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 B.要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
C.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D.要樹立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四、辨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1.人民當家作主就是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32.. 背景:史來賀從1952年起擔任河南新鄉市劉莊村黨支部書記至今已50多年。他始終堅持不圖名,不圖利,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他從當干部的那天起,一直按照 群眾平均水平拿工分;1965年,他開始拿國家工資,當群眾的平均收入比他低的時候,他把工資交給集體。改革開放以后,當群眾的收人超過他的工資時,他僅 拿自己的工資,不要補貼;當村里為村民蓋了一批批新房時,他最后一個搬進新房。
辯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圖名利的選擇是不可取的。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這部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國內外普遍反映,這是一部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磅定的法律,是一部最大限度保障兩岸人民利益的“和平法”。
問題:怎樣理解《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和平法”?
34.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1)“擴大就業”有何重要經濟意義?(3分)
(2)請運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提出你對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問題的建議。(4分)
35.材料一:2004年8月20日,溫家寶總理在聽取科技規劃專題研究匯報會上強調,要增強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把我國科技搞上去。
材料二:鄧小平同志生前十分注重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前不久,鄧小平同志親屬按照他生前的遺愿,把鄧小平同志生前的全部稿費捐贈出來,用于獎勵青少年的科技創新。
(1)請從兩個角度談談你對材料一的理解。
(2)設立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有何重要意義?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6分。要求緊扣題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展開分析)
36.國家主席胡錦濤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先進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分析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先進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所蘊含的道理。
移動端訪問:2013年全國中學政治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