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辨析題提高卷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7-06-20
615

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有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為智力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識,才有可能從事某方面的思維活動,同時知識中也包含有認識方法的啟示。掌握知識的過程必然要求學生積極進行認識、思考和判斷等心智活動,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動中才能發展認識能力。
2.學校與家長、社會的協調的主要力量是社區教育機構。
【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學校與家長、社會的協調的主導力量是學校,具體地主要由班主任來實施。班主任在與社會協調、整合社會教育資源中,可依托社區教育機構的力量。
3.個體品德形成的基礎是道德情感。
【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道德認識是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道德情感在個人品德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道德行為是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外部標識。
4.德育應當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學之中。
【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教育活動。德育的途徑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有思想品德課和時事政治課,間接的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學之中,如:思想政治課之外的其它各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工作;勞動與社會實踐;活動課程與課外活動;校外教育;心理咨詢和職業指導;校園環境建設;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
由此可見,德育的途徑和范圍非常廣泛,甚至包括非學校教育的教育活動中。因此,德育應當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學之中的說法是正確的。
5.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的目的在于影響和促進人的發展,培養人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
【參考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它的目的在于影響和促進人的發展,培養人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
移動端訪問:2017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辨析題提高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