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卷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1-23
659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育德園師專家解析:我國采用班級授課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2.【答案】C。育德園師專家解析:接受學習是指教育者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習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識。發(fā)現(xiàn)學習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關的學習內容,學習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獨立發(fā)現(xiàn)的步驟獲得知識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意義學習是指學習者理解語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識,并能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意義學習有兩種:一種是學習材料本身已有意義聯(lián)系;另一種是學習材料本身并無意義聯(lián)系,但學習者賦予某種外加的意義,這種學習就是學習者所學的新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乎邏輯的聯(lián)系。機械學習是指學習沒有意義聯(lián)系的材料,或學習者在學習中并未理解材料間的意義聯(lián)系。故選C。
3.【答案】C。育德園師專家解析:“孟母三遷”講述了孟母為了給孟子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環(huán)境因素對人發(fā)展的影響。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4.【答案】B。育德園師專家解析: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現(xiàn)場監(jiān)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依靠發(fā)自內心的信念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的選擇和調節(jié),正是教師的自律行為。
5.【答案】 A。育德園師專家解析: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jù)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圍最廣的課程類型。其主導價值在于傳承人類文明,強調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fā)展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學科課程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jīng)驗和科學認識。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6.【答案】A。育德園師專家解析:《學記》里講,“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能成”,說明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已認識到了學習的期問題,錯過了學習的期,學習的效果就會變差。人類心理發(fā)展“關鍵期”理論認為:人類的某種行為和技能、知識的掌握,在某個特定的時期發(fā)展最快,最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如果在這個時期施以正確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錯過這時期,就需要花費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將可能永遠無法彌補。故此題答案為A。
7.【答案】C。育德園師專家解析: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jīng)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由題干中的“測量工具”、“測定”、“鑒別”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心理測驗的方法。
8.【答案】D。育德園師專家解析: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常用的組織策略包括列提綱、利用圖示和利用表格。學生經(jīng)常利用畫表格的方式來對學習內容進行整理歸類正是對表格的利用,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9.【答案】A。育德園師專家解析:科技進步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因。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從根本上改變著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并引發(fā)教育的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教育正是人們在自覺適應以科技進步為基礎的現(xiàn)代化大生產(chǎn)和現(xiàn)代社會生活要求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它反映了科技進步的需要。
10.【答案】B。育德園師專家解析:從心理學上分析,人的行為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fā),經(jīng)過努力達到一定的目標。如果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碰到了困難,遇到了障礙,就產(chǎn)生了挫折。遭受嚴重挫折后,個體會在情緒上表現(xiàn)抑郁、消極和憤懣。所以本題選B。
11.【答案】A。育德園師專家解析: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領會知識包括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2.【答案】A。育德園師專家解析:根據(jù)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而劃分,學習遷移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根據(jù)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化水平,學習遷移可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根據(jù)遷移內容的不同,學習遷移可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根據(jù)遷移的方向不同,學習遷移可分為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13.【答案】A。育德園師專家解析: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識,才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向評價時,產(chǎn)生自尊感;作出負向評價時,產(chǎn)生自卑感或內疚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4.【答案】C。育德園師專家解析:瞬時記憶又稱為感覺登記或感覺記憶,是認知心理學用來說明人的感覺作用和記憶形成的術語。刺激物體的信息接觸到人的感覺器官,使其得到暫時的存貯,這種存貯形式便叫做感覺記憶。
15.【答案】C。育德園師專家解析:根據(j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12—18歲屬于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該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jīng)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二、辨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美育的含義”,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2.【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與經(jīng)濟的相互作用”,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錯誤。政治制度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在一個國家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決定的,政治制度決定了教育的性質。
3.【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新課程雖然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同時也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
4.【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德育的途徑”,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
【參考答案】正確。德育途徑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學和間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學包括思想品德課和時事政治課。間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學、活動課程和課外活動等一些教學形式。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學之中。
5.【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正確。要確保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知識經(jīng)驗是必不可少的。知識經(jīng)驗是思維的原料,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知識經(jīng)驗越多,創(chuàng)造性思維產(chǎn)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包括:備課、上課、課外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與答疑、學業(yè)成績的評價。
2.【參考答案】
所謂模像直觀,即在對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直覺的能動反映。例如,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和教學電影電視的觀察和演示,均屬于模像直觀。模像直觀的優(yōu)點:模像直觀的對象可以人為制作,因而模像直觀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直觀的范圍,提高了直觀的效果。模像直觀的缺點:由于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擬形象,而非實際事物本身,因此模像與實際事物之間有一定距離。
3.【參考答案】
(1)確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著豐富經(jīng)驗的專家頭 腦之中,由此模擬確立模型的過程實際上是把專家頭腦中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經(jīng)驗“外化” 為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活動模式的過程。
(2)有效進行分階段練習。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階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訓方面必須分階段進行練習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為提高分階段練習的成效,必須充分依據(jù)心智技能的形成規(guī)律,采取有效措施。一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和概括性。三是適應培養(yǎng)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語言。四是在培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4.【參考答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對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關系。
(2)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和諧融洽、充滿濃郁感情色彩的關系。
(3)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互相學習、共同發(fā)展的關系。
5.【參考答案】
(1)學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適應不良、厭煩情緒、挫折與緊張、困擾情緒的宣泄、尋求注意與地位、過度活動以及性別差異等。
(2)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師的管理方式、教師的威信等。
(3)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huán)境、課堂座位的編排方式、課堂的物理環(huán)境等。
四、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即“教師期望效應”。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果對學生充滿信心,抱著對學生極大的期望去教育學生,學生將感受到這種期望,并將這種期望轉化成一定的動力,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學生在智力、情感、個性等方面一定會得到迅速發(fā)展。“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fā)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2.【參考答案】
我的基本態(tài)度是: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容納學生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教育應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教學活動。動作和語言是學生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我的常規(guī)做法是:不追求課堂的安靜,保持稍微的喧鬧。改變課堂的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移動端訪問:2016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