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卷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10-24
39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1、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早期的處理方式通常是( )。
A.熱敷
B.24~48小時后加壓包扎
C.冷敷
D.理療
2、下列選項不屬于體育教學研究的特點的是( )。
A.學理性
B.實踐性
C.行動性
D.層次性
3、下列不屬于軟骨種類的一項是( )。
A.透明軟骨
B.纖維軟骨
C.彈性軟骨
D.膠原軟骨
4、肌纖維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
A.肌質網
B.肌動蛋白
C.肌小節
D.肌管系統
5、每搏輸出量增加主要會引起( )的升高。
A.收縮壓
B.舒張壓
C.中心靜脈壓
D.外周靜脈壓
6、運動期間憋氣時間過長,會產生不良現象.下列癥狀不屬于憋氣后的癥狀的是( )。
A.血壓下降
B.頭暈
C.腦供血不足
D.惡心
7、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分別受( )支配。
A.軀體神經、交感神經
B.軀體神經、副交感神經
C.軀體神經、植物神經
D.植物神經、交感神經
8、在漸進放松訓練中,首先應了解最適宜的( )。
A.暗示
B.回憶
C.感應
D.喚醒水平
9、在人體運動中,拉長收縮起著制動、減速和( )等作用。
A.減緩壓力
B.維持平衡
C.杠桿
D.緩沖
10、足球比賽中選位和盯人屬于( )。
A.個人進攻戰術
B.個人防守戰術
C.集體進攻戰術
D.集體防守戰術
11、影響運動技能遷移的客觀因素是( )。
A.技能間的相似性
B.心理定勢
C.認知技能與策略
D.學習的態度
12、正常情況下.心跳的節律來自( )。
A.竇房結
B.房室結
C.希氏束
D.浦肯野氏纖維
13、在體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的運用順序依次為( )。
A.保護與幫助—幫助—保護
B.保護與幫助—保護—幫助
C.保護—保護與幫助—幫助
D.幫助—保護與幫助—保護
14、掌握適宜的運動量.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 )的強度作為標準鍛煉的方法。
A.60%~70%
B.80%~90%
C.85%~95%
D.70%~85%
15、排球正面扣球時以全手掌擊打球的( )部位。
A.后中部
B.后中上部
C.后上部
D.后中下部
16、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 )。
A.示范法
B.演示法
C.講授法
D.表象法
17、為使運動中能產生高濃度的乳酸應注意( )。
A.練習強度小、密度大、間歇時間短
B.練習強度小、密度大、間歇時間長
C.練習強度大、密度大、間歇時間長
D.練習強度大、密度大、間歇時間短
18、體育教學目標的外部特征有目標的層次、目標的功能與特性、( )和目標登載的文件。
A.目標的著眼點
B.目標的任務
C.目標的特點
D.目標的方法
19、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 )的重要手段。
A.參與目標
B.技能目標
C.健康目標
D.學習目標
20、下列對蛋白質營養功用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參與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損傷的修復
B.蛋白質參與各種酶和激素的構成。具有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
C.蛋白質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D.人體內舊的或已經破壞的蛋白質發生分解可釋放出部分能量
21、在每一個心動周期中,心室的充盈主要是( )。
A.血液依賴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擠壓作用加速動脈血的回流
C.心房的收縮
D.心室舒張的抽吸作用
22、影響投擲鉛球遠度的主要因素是( )。
A.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
B.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C.出手初速度和出手高度
D.出手高度和出手力量
23、學校體育的根本和首要任務是( )。
A.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
B.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C.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D.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
24、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是因為鍛煉有利于( )。
A.呼吸頻率加快
B.胸廓活動變小
C.呼吸肌力量增強
D.肺泡數量增多
25、下列對少年兒童呼吸系統形態和機能特點描述錯誤的是( )。
A.呼吸肌弱
B.胸廓狹小
C.肺活量小
D.呼吸頻率低
26、胰島素對糖代謝的作用是( )。
A.抑制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B.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C.加速糖原的分解
D.促進糖的異生
27、排球是一項雙方隔網擊球使其不在本方場區內落地的集體運動項目,包括無球技術和有球技術兩種.下列選項中屬于有球技術的是( )。
A.起跳
B.魚躍
C.攔網
D.移動
28、上皮組織的功能主要是( )。
A.分泌、吸收和感受外界刺激
B.保護、分泌和吸收功能
C.保護、分泌、吸收和感受外界刺激
D.吸收和感受外界刺激
29、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 )緊密結合,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歷史使命。
A.體育、美育
B.德育、體育
C.德育、智育
D.美育、智育
30、( )不屬于Weinel"歸因理論中的一個維度。
A.動機
B.穩定性
C.內外源
D.可控性
31、運動性蛋白尿與( )有關。
A.運動持續時間
B.運動負荷量
C.運動訓練水平
D.飲水次數
32、假穩定狀態下有關肌肉代謝敘述正確的是( )。
A.需氧量大于攝氧量
B.需氧量等于攝氧量
C.需氧量小于攝氧量
D.乳酸少量堆積
33、下列哪個選項是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 )
A.體育與健康課
B.課外體育活動
C.課外運動訓練
D.體育競賽
34、( )探索體育教學本質與規律,尋求最優化的教學途經與方法運用于體育教學實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A.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
B.體育教學論的研究態度
C.體育教學論的研究策略
D.體育教學論的研究方式
35、利用手指捏住治療部位做持續按捏的按摩方法是( )。
A.捏脊法
B.拿法
C.揉法
D.擦法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6、如何理解學校體育對于實現終身體育的意義?
37、談談你對我國體育發展過程中的“舉國體制”的理解。
38、簡述身體運動的構成要素及其含義。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9、案例:
徐老師給某初中三年級學生上課時,剛站好隊,突然隊伍中一陣騷亂,兩個學生打起架來。
徐老師大聲地訓斥他們,兩人互相不服氣,不肯認錯,課堂教學因此而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問題:
(1)你認為徐老師的解決方法是否妥當?請說明原因。
(2)如果是在你的課堂上發生了這種問題,你會如何解決?
40、 案例:
羅老師是某初中的體育老師,在多年的籃球教學中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數學生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籃球游戲或比賽,而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躲在一旁,從來不參與到游戲或比賽中.很“忠實”地當“好觀眾”。如果問他們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他們的回答則是“不喜歡運動”“他們不傳球給我”等。
問題:
(1)為什么這一小部分學生不主動參加籃球游戲或比賽?請結合案例分析。
(2)作為教師的你該如何改變這一現象。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共20分)
41、閱讀材料.根據所提供的條件進行教學設計。
水平四,初中一年級(2)班,人數:40
教學內容:蹲踞式起跑。
教學條件.田徑場。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沖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