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中教師資格考試《學科知識與能力》美術基礎知識測試卷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8-03
34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6小題。每小題2分,共52分)
1、( )的山水畫風格可以用“煙籠霧鎖,蒼茫雄奇”來形容。
A.張大千
B.任伯年
C.傅抱石
D.范寬
2、瓷器中的“粉彩”出現于( )。
A.嘉靖時期
B.萬歷時期
C.康熙時期
D.雍正時期
3、朱老師在電腦設計一課時,以一枝花為原型,引導學生自己去創作出不同色調、不同圖形、不同紋樣的設計,請問該老師的教學模式是( )。
A.范例教學模式
B.小組合作模式
C.掌握學習模式
D.發現學習模式
4、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學過程指的是( )。
A.學生自主設計、創造的過程
B.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
C.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D.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
5、造成篆刻藝術作品干變萬化的核心因素是( )。
A.巧拙變化
B.粗細變化
C.章法變化
D.穿插變化
6、寫出成熟規整的楷書的是魏時的( )。
A.鐘繇
B.王羲之
C.王獻之
D.張僧繇
7、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每一模塊中,美術鑒賞的內容應不少于該模塊學習總課時的( )。
A.30%
B.40%
C.20%
D.10%
8、現代藝術始于后印象派的( )。
A.博納爾
B.梵·高
C.高更
D.塞尚
9、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石膏造型工藝制作”一課的教學重點的是( )。
A.了解石膏的性質,掌握操作方法
B.自由形體的造型設計制作
C.石膏造型的制作步驟
D.利用石膏塑造形體比例
10、對于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所有學習模塊,學生應如何選擇?( )
A.除去美術鑒賞,其他的可以自主選擇
B.必須選擇三個以上
C.學校分配
D.都可以自主選擇
11、下列選項中,表現主義油畫《吶喊》的作者是( )。
A.康定斯基
B.蒙克
C.蒙德里安
D.達利
12、圖1的作者顧閎中為( )。
A.南唐畫家
B.西蜀畫家
C.宋畫家
D.唐代畫家
13、某老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業時說:“你真棒,畫畫得漂亮極了!老師驚奇地發現你有進步了!如果色彩再豐富均勻一些,畫面將會更棒。”這體現出美術教師評價( )功能。
A.導向功能
B.診斷功能
C.激勵功能
D.調控功能
14、中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學評價的目的是( )。
A.甄別與考核
B.選拔與考核
C.甄別與反思
D.發展與促進
15、謝老師在電腦繪畫的教學中,每次課程結束后,都會對學生創作的作品進行拍照收藏,在肯定學生的制作方法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意見,這一評價方式是( )。
A.選拔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檔案袋評價
D.過程性評價
16、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得到與其他學科難以收獲的各種體驗,主要是以創作與( )為一體的學習活動,對發揮個性。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A.探索
B.鑒賞
C.技法
D.欣賞
17、下列對教學難點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教材中需要學生掌握而難以掌握的技能
B.教材中需要學生理解而難以理解的知識
C.教材中與教學重點有必然的聯系的技能
D.教材中需要籠統理解而難以理解的知識
18、彩陶和( )代表著我國古代美術創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術上、造型上也為后來的青銅器的出現做好了準備。
A.玉器
B.黑陶
C.骨器
D.貝殼器
19、下列作品中屬于提香的作品是( )。
A.《雅典學院》
B.《西斯廷圣母》
C.《酒神節的狂歡》
D.《創造亞當》
20、郭老師在上“纖維藝術”一課時。學校沒有提供設施和材料,于是他在課前收集利用廢報紙、包裝袋、舊磁帶等多種材料,為教學提供了方便,使學生能有更多的選擇,開拓思路,出現了許多有創意的纖維藝術作業,這種教學行為體現的是( )。
A.教學理念
B.教學策略
C.教學智慧
D.教學模式
21、油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的藝術風格屬于( )。
A.俄羅斯巡回畫派
B.法國巴比松畫派
C.意大利威尼斯畫派
D.法國寫實主義畫派
22、曲老師要求學生在1課時內要完成鳥巢的設計與制作,結合愛鳥活動,考慮為鳥類提供棲息的居所,下列選項中,較為合適的教學組織方式是( )。
A.個人獨立完成
B.全校集體完成
C.年級合作完成
D.小組合作完成
23、注重評價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體現了( )。
A.在教學活動中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B.在教學活動中評價的態度和情感的傾向性
C.在教學活動中評價的單純性
D.在教學活動中評價主體的導向性
24、欣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屬于課程基本理念的( )。
A.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發展的需求
B.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C.注重學習方法和過程,提高美術素養
D.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展
2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現代媒體藝術”內容系列中成就標準的是( )。
A.積極參與現代媒體藝術活動
B.了解相關的現代媒體設備和器械的基本特點
C.評論中外三件以上的現代媒體藝術作品
D.有創意地完成兩件以上的現代媒體藝術作品
26、明代中期,書壇聲勢最大的一個流派是( )。
A.三宋
B.晚明四家
C.波臣派
D.吳門書派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27、簡述美術教學評價的目的。
28、簡述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建議。
29、簡要分析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30、列出五種可以利用的校外美術課程資源的場所或途徑。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31、案例:
某老師在上“現實主義美術作品欣賞”一課的時候,準備充分,講解精到,聲情并茂,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在交流與互動的環節,老師出示米勒的作品《晚鐘》,提問說“請問這幅畫給同學們什么樣的感受?”“你從這幅畫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們一片沉寂,不知從何答起……
問題:請分析此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并談談如何改進。
32、案例:
某學校開設了“攝影/攝像”模塊教學,但在進行到攝像教學內容時,由于學校硬件資源不足,攝像部分的教學實施遇到了困難,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到動態影像的魅力,想到借用數碼相機來代替,學生先選題后寫出了一個短小的腳本,表演前把數碼相機用腳架固定好,由擔任導演角色的學生控制表演和拍攝,在表演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大約一兩秒鐘)就拍攝一張照片,拍完后把照片輸入到電腦,用軟件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連續播放照片,輸出后就成為一段具有動態效果的影片。當然無法將攝像的各種手法都完全運用,但由于是固定位置的非連續拍攝,多數學生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大做文章,例如:用前后遮擋法、位置重疊法等,產生類似于攝像但又不同于攝像的獨特視覺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教學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問題:根據案例及新課程標準談談你對課程資源開發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