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精選練習題:單選題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8-02
323

1.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會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2.教育主體確定,教育對象相對穩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特點的出現意味著( )。
A.教育現象剛剛萌芽
B.教育形態已趨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動趨于完善
3.我國古代教育家茍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強調的是( )因素對人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主觀能動性
4.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5. 形象聯想的學習策略屬于(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問題解決策略
6.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 )。
A.班級活動
B.文學藝術活動
C.群眾性活動
D.社會公益活動
7.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學工作
B.公共關系
C.行政工作
D.總務工作
8.小學階段的教學多運用直觀形象方式,中學以后可增加抽象講解,這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具有( )特點。
A.主體性
B.個別差異性
C.階段性
D.不平衡性
9.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的動機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極高水平
10.“聞一知十”、“觸類旁通”指的是學習中的( )。
A.定勢現象
B.遷移現象
C.記憶現象
D.應用
11.奧蘇伯爾提出可以通過設計一種引導性的材料來提高有意義學習的效果,這個材料被稱作( )。
A.學習動機
B.先行組織者
C.認知結構
D.學習遷移
12.在意義學習中,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的學習被稱作( )。
A.綜合學習
B.并列學習
c.類屬學習
D.總括學習
13.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技能本質上是( )。
A.習慣性動作
B.陳述性知識
C.程序性知識
D.經驗性知識
14.學習策略的核心是( )。
A.計劃性
B.規則
C.方法
D.監控
15.流程圖和模式圖屬于( )。
A.精細加工策略
B.組織策略
C.復述策略
D.基本策略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育主體確定,教育對象相對穩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特點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形態已趨于定型。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原句通過正反對比,論證了環境對人的重大影響與作用,與晉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異曲同工之妙。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班級民主管理是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形成聯想的學習策略屬于精細加工策略。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以參加活動的人數(即活動的規模)為標準進行分類,學校課外活動組織形式分為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群眾性活動。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學校就是教學之地,學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學。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的動機水平。
10.【答案】B。
1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12.【答案】D。
1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技能本質上是程序性知識。
1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計劃性是學習策略的核心。
1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流程圖和模式圖都屬于組織策略。
移動端訪問:2016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精選練習題:單選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