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基礎考察卷(3)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6-24
292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基礎考察卷是根據教師資格證(中學)考試大綱編輯的考試練習試卷,試題包含大部分考試大綱的知識內容,適合用來考察自己的基礎知識及答題感覺,每套試卷包含15道單選題,5道辨析題和5道簡答題。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后,教師和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D.動機律
2、在研究方法中,對某一事物或現象在某一地區的全面情況或對某一單位全面情況的了解,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
A.全面調查
B.重點調查
C.抽樣調查
D.個案調查
3、品德是一種( )
A.社會現象
B.意識形態
C.道德準則
D.個體心理特征
4、注重培養學生基礎學力的課程是(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發展型課程
5、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將它分為( )
A.近景的動機和遠景的動機
B.直接性動機和間接性動機
C.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D.高尚的動機和低級的動機
6、學科的設置和安排是通過( )體現出來的。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教學內容
D.教科書
7、( )強調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重構者。
A.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論
B.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C.信息加工的學習理論
D.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8、對“人力資本理論”做出最主要貢獻的學者是( )
A.美國的舒爾茨
B.前蘇聯的斯特魯米林
C.中國的于光遠
D.美國的凱恩斯
9、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屬于課程評價的( )模式
A.目標評價模式
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C.背景、輸入、過程、成果評價模式
D.差距評價模式
10、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是( )。
A.共青團組織
B.教導處
C.總務處
D.班級
11、在個體身心發展中,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成熟,有的則較晚,這說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2、下列不屬于義務教育基本特點的是( )
A.普遍性
B.強制性
C.免費性
D.選拔性
13、“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個觀點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學論》
B.《教育漫話》
C.《愛彌兒》
D.《普通教育學》
14、在柯爾伯格的有關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的研究中,契約、個人權利和民主承認的法律的道德階段屬于( )
A.前習俗
B.習俗
C.后習俗
D.公正
15、《學記》中說:“學不躐等”。下列哪一條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因材施教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6、直觀性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反映了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多用直觀教學。
17、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習后一定要及時復習,至少當天的內容在當天進行復習。
18、教學過程中的直接經驗是從屬于間接經驗的。
19、人的教育活動和動物“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是模仿性。
20、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1、 簡述泰勒關于課程設計模式的基本觀點。
22、簡述班主任的工作內容和方法。
23、政治制度是如何制約并影響教育的?
24、簡述中學生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25、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對于新手型教師,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為了解了課堂,畢竟我們已經在學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講臺上,我們才能清楚地認識到教學到底有多復雜。剛開始教學的時候還算順利,我和學生們一起先分析了課堂上應遵守的規章制度,強調他們要禮貌待師,并且彼此之間要禮貌相待。我清楚地記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實驗后,我要求學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討論一下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學生們根本不聽我的招呼,我連說幾次,也沒有絲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學生們仍舊如此。直到我的指導教師走進教室,這種亂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隨后的教學中,這種情況仍然照舊。我的指導教師對我說,他會堅定地站在我這一邊。接下來的一周,我的指導教師繼續觀察課堂并對我給予幫助。我對班級管理采取了嚴厲的措施,并講述了我的新規則與要求。那天,指導教師說我有些太婆婆媽媽了。接下來的幾天,我對他們嚴格控制。對于兩次犯錯誤的學生,我罰他們放學后留校15分鐘。我在學生中逐漸失去了信任,被徹底孤立起來。此后不久,我的大學老師來聽課,也許那天是節日的緣故,我的心態比平時放松得多,課也講得很精彩,而且學生們也很為他們那天在課堂上的一些發現欣喜不已。我被他們圍在中間。我突然意識到這種教學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試對材料中教師的課堂管理方式和行為進行評價。
27、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從三個班中將成績排名后六位的學生抽出來,組成了一個18個學生的班級,心理學家對這18個學生進行智力測驗,發現每個學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圍。于是要求任課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分析他們在學業上失敗的原因;
(2)上課提問時,難度適當;
(3)對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給予鼓勵,回答錯誤的同學給予肯定并耐心糾正錯誤;
(4)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后來,這18名同學在半年后學習大有進步,已經不再是差生了。
請結合材料試用動機理論對案例進行分析。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基礎考察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