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綜合素質》最新考點訓練題七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1-29
34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讀書同看電影、看錄像、聽音樂會是那樣的不同:后者是一塊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燈下的一盞清茶,只可獨啜,傾聽一個遙遠的靈魂對你一個人的竊竊私語,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這段話主要想說明( )。
A.閱讀是孤獨的
B.閱讀是快樂的
C.閱讀是多彩的
D.閱讀是平淡的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時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財產(chǎn)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一法律規(guī)定始于( )。
A.《憲法》
B.《義務教育法》
C.《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護法》
4、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戰(zhàn)爭發(fā)生于1894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1900年應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壬寅年
D.癸卯年
5、如果一個人在K城市亂扔垃圾就會被認為沒有道德;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K城市里就沒有人和他做朋友;一個人如果在K城市沒有朋友就寸步難行,無法繼續(xù)留在這里。根據(jù)以上敘述,可以推出( )。
A.如果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很高,那么他就能留在K城市
B.一個人在D城市亂扔垃圾但是仍然可以留在K城市
C.小王沒有留在K城市說明他缺乏道德修養(yǎng)
D.生活在K城市的小李在過馬路時將西瓜皮扔在地上,那么他將難以再留在K城市
6、王小剛出于對教師職業(yè)的熱愛而選擇了師范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在某縣重點中學工作。但不久就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適應學校瑣碎、沉重的工作,因而開始困惑、焦慮,甚至有了離開教育界的想法。王小鋼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癥結在于( )。
A.他的工作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B.角色期待與角色行為沖突
C.個性氣質不適合從事教師職業(yè)
D.對教師職業(yè)認知存在偏差
7、世界著名雕塑《思想者》的作者是( )。
A.米開朗琪羅
B.羅丹
C.畢加索
D.米隆
8、以下對班主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所有任課教師都可以擔任
B.所有任課教師都必須擔任
C.學校選聘的專職人員可以擔任
D.學校根據(jù)聘任條件選聘的任課教師可以擔任
9、我國的教育觀主要包括( )。
A.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教育
B.全面發(fā)展和道德教育
C.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
D.道德教育和應試教育
10、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學生才能產(chǎn)生上進心。”這句話提示教師要( )。
A.尊重和欣賞學生
B.團結和關心學生
C.對學生嚴慈相濟
D.對學生因材施教
11、目前的大學生普遍缺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積累。據(jù)國家教委針對部分高校最近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中喜歡京劇藝術的只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14%。以下最能削弱上述觀點的是( )。
A.大學生缺少對京劇藝術欣賞方面的指導,不懂得怎樣去欣賞
B.有一些大學生既喜歡京劇,又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其他方面有興趣
C.喜歡京劇藝術與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是一回事,不要以偏概全
D.14%正說明培養(yǎng)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大有潛力可挖
12、張老師在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時,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jù)不同發(fā)展水平學生的不同需要,選擇相應的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根據(jù)富勒和布朗的理論,張老師處在(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學生階段
D.關注成長階段
1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不包括( )。
A.《家》
B.《春》
C.《春蠶》
D.《秋》
14、“四大文明古國”最早由梁啟超先生于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首次使用。梁啟超的說法來源于當時世界學術界公認的“四大文明發(fā)源地”。四大文明古國不包括( )。
A.古中國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希臘
15、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表述主要運用的思維方法是( )。
A.抽象與概括
B.分析與綜合
C.歸納與演繹
D.分類與比較
16、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 )。
A.婦女解放
B.藝術解放
C.禁絕欲望
D.人文主義
17、“職業(yè)技術學院”與“學校”是( )
A.全同關系
B.真包含關系
C.交叉關系
D.真包含于關系
18、《教育法》規(guī)定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由( )。
A.國務院領導管理
B.地方人民政府自主管理
C.國務院領導下,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D.國家教育部統(tǒng)籌管理
19、《教師法》規(guī)定,中小學教師資格的認定部門是( )。
A.鄉(xiāng)(鎮(zhèn))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C.縣級人民政府
D.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10年)》提出要著力提高學生的( )。
A.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操作能力
B.生存技能、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C.生存技能、學習能力、操作能力
D.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21、引起交通領域革命性變化的發(fā)明是( )。
A.蒸汽機
B.電動機
C.飛機
D.內燃機
2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依法保證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的責任人是( )。
A.當?shù)氐胤秸?/p>
B.兒童、少年本人
C.父母或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
D.戶籍所在地的學校
23、下列不屬于法國啟蒙時期的作家是( )。
A.伏爾泰
B.盧梭
C.孟德斯鳩
D.歌德
24、人都不可能不犯錯誤,不一定所有人都會犯嚴重錯誤。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一定為真( )。
A.人都可能會犯錯誤,但有的人可能不犯嚴重錯誤
B.人都可能會犯錯誤,但所有的人都可能不犯嚴重錯誤
C.人都一定會犯錯誤,但有的人可能不犯嚴重錯誤
D.人都一定會犯錯誤,但所有的人都可能不犯嚴重錯誤
25、今天我們能坐飛機翱翔于天空,在短時間內來去世界的每個角落,這要歸功于飛機的發(fā)明者( )。
A.瓦特
B.福特
C.萊特兄弟
D.卡爾?本茨
26、某中學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操作細則,并明確公布了獎罰措施,以保證教師們能夠依法執(zhí)教,恪守教師職業(yè)道德。這種做法在教師職業(yè)道德養(yǎng)成上屬于( )。
A.他律
B.自律
C.自省
D.慎獨
27、王華同學的電腦中了“木馬”病毒,經(jīng)常無緣無故黑屏。這里的木馬和下列著作中提到的“特洛伊木馬”有關聯(lián)的是( )。
A.《伊利亞特》
B.《奧德賽》
C.《俄狄浦斯王》
D.《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28、我國淡水湖中與所在地不相對應的是( )。
A.巢湖(安徽)
B.洞庭湖(湖南)
C.太湖(浙江)
D.洪澤湖(江蘇)
29、把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因素分別加以考察的邏輯方法是( )。
A.分析
B.比較
C.分類
D.綜合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有人認為,學校開展全面發(fā)展教育就意味著學生個體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齊頭并進、平均地發(fā)展,所以學校要辦各種“興趣班”,對所有學生進行科學素養(yǎng)、文化素質、音體美等方面特長的培訓,而且在這些方面都要達到較高的水平。
問題:
請運用相關的教育觀對此觀點進行評述。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一個基督徒問牧師天堂與地獄之間有什么差別,牧師把基督徒帶到地獄,看到地獄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滿豐富食物的鐵鍋,地獄里的每個人都拿著一把長長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長,他們無法把食物送進自己嘴里,結果只能空著肚子飽受饑餓的煎熬,望鍋興嘆。牧師又把基督徒帶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滿食物的大鍋,人們手上也拿著一把長長的勺子,但天堂的人們卻沒有餓著肚子,而是在享受著豐盛的食物,其樂融融。為什么天堂的人這樣快樂?原來天堂里的人用長勺彼此喂對方去吃!這就是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差別。
問題:
請從教師職業(yè)道德角度,談談你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我們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們卻會因為一些僵硬的知識的束縛而失去自由。
十二歲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樹苗,便將它挖回來栽在菜園里。
它一天一天地長大了,兩年后就躥成一米多高。春天來臨,它的樹干是亮燦燦的紫銅色。它長得結實而漂亮。再過兩年,它就能掛果——我想。然而,兩年后,它并沒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樣。我的小桃樹再也沒有長高,而且還顯出奄奄一息的樣子。記得那時我很難過。
后來我終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為瓜架,在它的根下種了絲瓜,那些刁鉆的絲瓜藤就沿著它的樹干攀緣而上,并像鎖鏈那樣一道道地把樹干箍扎起來,對它千纏百繞。我把它們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樹又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那年,春寒料峭,它開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愛。
如果我們也像這株桃樹一樣,被藤蔓所纏繞,我們就會失去生命的光彩。
一位從事詩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紹過兩首臺灣小孩寫的詩。其中一首詩說一個無拘無束的小孩光著腳丫在地板上跑起來,留下的腳印就像游動的魚。媽媽來了,卻用拖把將這些“魚”一網(wǎng)打盡。這首詩簡直妙極了。我想,它們只能出自未被僵硬的知識束縛的心靈。
(選自曹文軒《不可纏繞的心靈》)
問題:
(1)結合全文說說“生命的光彩”的含義。
(2)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3)“媽媽來了,卻用拖把將這些‘魚’一網(wǎng)打盡。”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移動端訪問:中學《綜合素質》最新考點訓練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