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押密試卷及答案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6-01-07
25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征是( )。
A.學校的產生
B.學制的建立
C.教育實體的出現
D.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出現
2.“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這是( )的言論。
A.盧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圖
3.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是( )。
A.遺傳素質
B.環境
C.個體主觀能動性
D.教育
4.關于課程目標的水平研究最為著名的是( )。
A.杜威
B.泰勒
C.布盧姆
D.布魯納
5.通常的課堂教學采用( )方式。
A.講演
B.講解
C.討論
D.講授
6.“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是下面哪種兒童發展觀的觀點?(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輻合論
D.教育論
7.下列原則中既屬于我國中學教育原則又屬于德育原則的是( )。
A.導向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8.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運用教學技術手段精心設計各種不同教學活動
B.調動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C.幫助學生成為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進行社會角色的學習
9.為了解決名詞、術語脫離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等矛盾,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貫徹( )。
A.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10.吟詠“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句時,仿佛看到了祖國江南秀麗的景色,這是一種( )。
A.記憶表象
B.再造想象
C.創造想象
D.幻想
11.下列不屬于意義學習的條件的一項是( )。
A.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
B.學習者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
C.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并使兩者相互作用
D.學習材料要高于學習者的能力范圍
12.激發、維持和指引個體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稱為( )。
A.學習需要
B.學習期待
C.學習動機
D.學習態度
13.( )的經驗類化理論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
A.奧蘇伯爾
B.桑代克
C.賈德
D.格式塔心理學
14.在一份書面學習材料中,記憶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A.開始和結尾部分
B.中間部分
C.不一定
D.都一樣
15.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或善于言辭。這是心理發展的( )。
A.連續性
B.階段性
C.差異性
D.不均衡性
16.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孔子很強調( )。
A.啟發式教學
B.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C.因材施教
D.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17.感受身體運動與肌肉和關節的位置的肌動覺屬于( )。
A.遠距離感覺
B.外部感覺
C.近距離感覺
D.內部感覺
18.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在于( )。
A.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B.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C.重視高尚品德的培養
D.重視勞動品質的培養
19.欲蓋彌彰,屬于心理防御機制中的( )。
A.投射
B.文飾
C.否認
D.反向
20.某一測試在多次施測之后所得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稱為(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21.曹沖稱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
A.抽象邏輯思維
B.聚合思維
C.動作思維
D.發散思維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體
現了德育的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23.學校可以為了教學而忽略其他事情。
24.一般說負遷移是暫時性的,可以通過練習消除。
25.形式訓練說的依據是官能心理學。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德育過程中應怎樣貫徹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27.教學包含哪幾方面的內容?
28.簡述學校文化的特性。
29.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對學生來說,由于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個性品質的不同,對課程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新課程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就有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一個班少則有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要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難度很大。據上課教師分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只有那些主動性強的學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跟著走或跟不上。在眾多的課堂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做旁觀者。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
問題:
對于新課程改革者遇到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在教改中受益?
31.當代有一位教育專家兼作家這樣嘆息中國的教育:“要想使中國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前程,現在中國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幫助學校把他們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要保護好自己孩子的天賦別再受學校的侵害吧!”
問題:
這段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你從教育的根本目的出發對中國當前的教育進行反思。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根據學校教育制度常識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征是學制的建立。
2.C【解析】這是康德的原話,康德重視教育對人發展的決定作用。
3.C【解析】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的概念。
4.C【解析】布盧姆是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他的理論業績在四個領域中尤為突出:教育目標分類學;掌握學習理論;教育評價理論;課程開發論。
5.B【解析】略。
6.A【解析】題干所述是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7.B【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既屬于中學教育原則又屬于德育原則。
8.B【解析】略。
9.B【解析】由教育學中教學原則的直觀性原則可知。
10.B【解析】本題考查了對再造想象含義的理解。
11.D【解析】A屬于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B、C屬于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
12.C【解析】題干為學習動機的定義。
13.C【解析】賈德提出了經驗類化理論。
14.A【解析】中間部分受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影響,一般效果不好。
15.C【解析】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素因人而異。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16.B【解析】孔子的意思是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所以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17.D【解析】內部感覺包括機體覺(內部器官所處狀態,饑、渴、胃疼)、肌動覺(感受身體運動與肌肉和關節的位置)和平衡覺(由位于內耳的感受器傳達有關身體平衡和旋轉的信息)。
18.B【解析】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區別于應試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19.D【解析】投射:把自己的不當、失誤轉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歸結為他人的。文飾:采用合理的理由來解釋所遭受的挫折,以減輕心理痛苦。否認:拒絕接受不愉快的現實以達到保護自我的作用。反向:將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為以截然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
20.A【解析】題干中的表述是再測信度的含義,再測信度是指一個測驗多次施測的前后一致性程度或者說穩定性程度。一致性程度越高,說明測驗的信度越高。效度是指一次測驗是否能有效測到之前想要測的內容的程度。如果想要測學生的基礎能力,卻用較難的題目考學生,則這個測驗的效度低。
21.D【解析】發散思維:人們根據當前問題給定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存儲的信息,沿著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活動。
二、辨析題
22.正確。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與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23.錯誤。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既是由教學本身的性質決定的,也是對我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工作經驗的總結。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甚至忽略其他工作,而應當堅持“教學為主,全面安排”。
24.正確。負遷移可以通過練習消除。
25.正確。形式訓練說是官能主義心理學對學習遷移的解釋。
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2)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3)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
27.【答案要點】教學包含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1)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組成。
(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28.【答案要點】(1)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2)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4)學校文化的縮影是校園文化。
29.【答案要點】(1)動機原則。教師如能善于促進并調節學生的探究活動,便可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有效地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2)結構原則。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至于究竟選用哪一種呈現方式為好,則要視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課題性質而定。
(3)程序原則。通常每門學科都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程序,它們對學習者來說,有難有易,不存在對所有學習者都適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條件下,任何具體的程序總是取決于許多不同的因素。
(4)強化原則。教學規定適合的強化時間和步調是學習成功重要的一環。
四、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對于新課程改革遇到的這個問題,應該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重視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還應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每個學生已有的經驗及其天資、稟賦、興趣、性格等心理品質差別很大,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31.【答案要點】這段話指出了當前中國教育的弊端,當前中國教育趨向于分數教育(即應試教育),以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學生已經變成讀書機器,而失去了本身擁有的天賦,失去了自我。
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部分組成。中國教育已經開始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解放人的自我。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押密試卷及答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