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市中小學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3-06-08
493

2004年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資格認定考試
《教育心理學》試題(2004年9月19日啟用)
一、選擇題:
1.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學習英語,如果不能辨別某些字母的發(fā)音區(qū)別,則常常會出現(xiàn)( ).
A.垂直遷移 B.一般遷移 C.正遷移D.負遷移
2.教育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心理學家( ).
A.布魯納 B.桑代克 C.維果斯基D.馬斯洛
3.研究表明, 具有最佳記憶效果的過度學習程度是( ).
A.1倍的學習 B.1.5倍的學習 C.2倍的學習 D.3倍的學習
4.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景是課堂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wěn)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
A.課堂情境 B.課堂結構 C.課堂紀律 D.課堂教學
5.根據(jù)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論,( )階段的兒童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形式運算 D.具體運算.
6.艾里斯的ABC理論中“C”指的是( ).
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 B.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C.獲得正向的情緒效果 D.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
7、教師對于自己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是( ).
A、教學效能感 B、教師控制點 C、教師對學生控制 D、與工作壓力有關的信念
8、下列學習策略中屬于組織策略的是( ).
A、畫網(wǎng)絡關系圖 B、編歌訣 C、諧音聯(lián)想法 D、作筆記
9、下列哪項評估屬于標準化的心理評估( ).
A、心理測驗 B、評估性會談 C、觀察法 D、自述法
10、動機水平適中最有利于激發(fā)學習動機, 這一結論來自( ).
A、成就動機理論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C、需要層次理論 D、強化理論
二、填空題:
11、遷移的關系轉換理論強調遷移產(chǎn)生的實質是_________.
12、個體心理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與_________的特征.
13、根據(jù)表述形式的不同, 可以將知識分為陳述生知識與_________.
14、聯(lián)結派學習理論認為, 一切學習都是_________ 的建立過程.
15、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時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_________ 三方面存在差異.
16、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問題特征、已有知識經(jīng)驗、_________和功能固著.
17、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種線索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_________ 、回答問題情況和課堂作業(yè).
18、態(tài)度和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經(jīng)歷依從、_________和內化三個階段.
19、個體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 再到_________的過程.
20、學習動機的基本成份主要包括學習需要和_________ , 兩者相互作用形成學習的動機系統(tǒng).
移動端訪問:2004年北京市中小學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