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思想品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四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10-13
260

一、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甲某為了要男孩,將妻子剛生下的女嬰,扔進小河里淹死。甲某犯有( )。
A.過失殺人罪
B.故意殺人罪
C.遺棄罪
D.虐待罪
2、余先生從小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成家后一直承擔著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兩老立下遺囑,去世后由余先生繼承他們的一套私房。去年兩老去世后,叔叔提出要繼承該私房。對此。大家有不同見解,說法正確的是( )。
A.應該由叔叔繼承.因為叔叔是第一順序繼承人
B.應該由余先生繼承。因為余先生是第一順序繼承人
C.應該由叔叔繼承.因為有遺囑的應該按遺囑繼承
D.該房產由余先生繼承符合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
3、我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收入,其中有一種是( )。
A.救濟收入
B.優撫收入
C.國民收入
D.股票收入
4、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可貴,養成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的人生態度。這屬于思想品德課程目標中的( )。
A.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B.能力目標
C.知識目標
D.綜合目標
5、4月2日是世界“枕頭大戰日”,當天活動參加者自帶枕頭,互相擊打。“枕頭大戰”結束后,大家一起把“戰場”清理干凈。這種緩解壓力、調控情緒的方法屬于( )。
A.轉移注意力
B.合理宣泄
C.自我暗示
D.換位思考
6、勵志公式“1.01365=37.8,0.99365=0.03”受到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解讀為“每天進步一點點.窮屬一年變富帥;每天退步一點點,富美一年變矮矬。”下列與這一公式所蘊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
B.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C.積跬步以至千里.積怠惰以致深淵
D.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
7、太原至北京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動車)開通以來,吸引了許多旅客選擇乘動車去北京.從而使太原去北京的飛機及公路客運受到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 )。
A.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B.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安全性
C.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
D.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舒適性
8、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滿足于“授人以魚”,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漁”.這說明教學中應該重視( )。
A.傳授學生知識
B.發展學生能力
C.培養學生個性
D.養成學生品德
9、唐代詩人柳宗元在《贈劉員外》一詩中寫道:“信書成自誤,經事漸知非。”下列觀點與該詩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則知尚淺
④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窗戶),見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亞洲有一種毛竹,最初五年里在地下生根長達幾千米,人們幾乎看不到它的生長。第六年雨季到來時,它鉆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長到30米高。這種現象反映了( )。
A.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B.只要發生量變.就有質的飛躍
C.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D.認識事物要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11、“無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在本國領域內犯罪,都適用本國刑法。”這體現了( )。
A.屬地原則
B.屬人原則
C.保護原則
D.普遍管轄原則
12、甲某以乙某親筆寫的借款6000元的借條為依據,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乙某歸還借的6000元。在訴訟過程中,乙某提出該6000元系甲某贈與自己的錢,不應當負返還責任。對此主張應當由( )負舉證責任。
A.原告甲某
B.被告乙某
C.原告甲某與被告乙某
D.人民法院
13、自卑感的實質是( )。
A.自我評價過低
B.虛榮心
C.對外界評價的敏感
D.情緒的泛化
14、在我國.必須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這些基本道德規范( )。
A.是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體現
B.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全部內容
C.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
D.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唯一動力
15、素質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 )。
A.教育政策
B.教育價值取向
C.教育模式
D.教育方法
16、國家在餐飲行業推行刮獎發票.消費者就餐后索要發票就有中獎可能。若餐館拒絕開具發票.可向稅務機關舉報。關于刮獎發票,正確判斷是( )。
A.推行刮獎發票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消費
B.對無需報銷的就餐者可以不開具發票
C.提供刮獎發票可顯著增強餐館競爭力
D.索要和提供餐飲發票利于減少稅收流失
17、我國《憲法》規定,( )制定與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C.全國人大常委會
D.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
18、青少年中最常見、最明顯的焦慮是( )。
A.考試焦慮
B.工作焦慮
C.環境焦慮
D.擇友焦慮
19、初中生張龍的小說出版后,收到的稿酬支付單中標有稅收的金額。這說明未成年人同樣要( )。
A.享有政治權利
B.履行道德義務
C.享有法律權利
D.履行法律義務
20、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類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們奮斗的價值目標。下列選項與此相符合的是( )。
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人:倉頡創造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沉淀下來.李斯統一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流動起來,畢異創造了活字印刷,讓文明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王選讓漢字告別紙與筆、鉛與火,讓中華漢字文化走進了一個新時代,這說明( )。
A.科技進步能促進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
B.科技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C.社會制度的更替可以促進文化的進步
D.傳播文化必須做到古為今用
22、面對激烈的全球經濟競爭.亞太經合組織部長會議發表共同聲明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系,非盟大力推動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歐盟為應對主權債務危機采取一系列措施。這表明國際組織( )。
A.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
B.成為現代國際社會的基石
C.成為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行為主體
D.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23、盡管我們有“五講四美”的道德規范,有《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但對于亂吐亂扔等不文明行為,大多數城市都予以寬容和默許,至今很多國人都還很“隨便”。對此應該借鑒新加坡公民道德的經驗——盛世用重典,如隨地吐痰罰款200元,亂扔紙屑和煙頭罰款1 000元,采摘花草、公共場所吸煙……也要罰款。將道德規范融合于法規之中,再加上執法嚴明,勢必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識。這啟示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 )。
①一切外國的東西都可以為我所用
②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
③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④我們應將道德規范全部納入法制軌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4、十年前.科學家只把幾十種基因突變與疾病掛上鉤.現在已經把三千種左右基因突變與疾病對上號,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變與疾病的關系尚需時日。這是因為( )。
①認識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②實踐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③認識對象的本質的暴露與展現有一個過程
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5、小王小時被人收養,長大后生父母要求其贍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王必須承擔贍養義務
B.小王承擔贍養義務需要養父母同意
C.小王可以不承擔贍養義務
D.小王須放棄養父母贍養義務
26、生產關系反映的是( )。
A.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
B.人與人之間的政治關系
C.人與人之間的思想關系
D.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
27、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但我們生病時還是要吃藥.因為我們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藥效。這里蘊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整體對部分具有統率作用
B.認識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C.事物變化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D.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8、火車就要啟動的時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車門.一只腳不小心被車門夾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車門外。火車啟動后,老人毫不猶豫地脫下另一只鞋,從窗口扔了出去。周圍的乘客不解地問他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丟掉,老人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他就可以得到一雙鞋,而不是一只鞋。”這位老人的觀點與做法反映了( )。
A.在追求理想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B.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
C.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決定性作用
D.追求個性發展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29、一位拾荒老人拿著一大包撿來的物品乘坐公交車,被女司機責罵驅趕.其隨身攜帶的物品被一名男乘客強行扔出車廂。司機和乘客對待拾荒老人的做法( )。
A.正確.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B.錯誤.侵犯了拾荒老人的人身自由權
C.正確.有利于維護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權
D.錯誤.侵犯了拾荒老人的人格尊嚴
30、中國共產黨最基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一切為了群眾
C.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D.一切依靠群眾
二、簡答題(共2題,每題12分,共24分)
31、城鎮化進程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說明城鎮化建設中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的意義。
32、目前.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購買和更換手機的人也越來越多,而這一影響也到達了中學校園。近期,隨著蘋果手機iPhone 5S發布,這一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某校同學在探討這一問題時,甲、乙、丙同學各自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甲同學:“我自己的手機我喜歡就行了,管它是否時尚主流,管它有沒有攝像頭去玩偷拍,它有個性,夠反叛、跟我有fee1,我就要它!”
乙同學:“我的手機要向廣告、向父母、向名牌、向明星看齊。”
丙同學:“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請運用相關經濟知識回答:
(1)甲、乙兩位同學的見解分別受到哪種消費心理的影響?
(2)你認為中學生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要踐行哪些原則。
三、材料分析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33、《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三框《讓生命之花綻放》的教學中,在講到“生命是有價值的: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時,教師是這樣處理的:
請全體學生朗讀畢淑敏《我很重要》節選:“對于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復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假如我不存在了,他們就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蛛絲般飄蕩;假如我生了病,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愿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于他們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經過放大鏡,進入他們的瞳孔。攝入他們的心底。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發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為之漲潮。面對著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不重要嗎?”請學生談談自己來到世界上,給哪些人帶來了快樂和幸福。
問題:請用思想品德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評析該課堂實錄中教學活動的合理性。
34、下列材料是某老師的一節思想品德課的案例描述。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八課“學會拒絕”主要內容分為身邊的誘惑和學會拒絕不良誘惑,全課以培養道德意志品質、發展學生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為主題。教材通過對社會現象的分析,使學生了解身邊存在著種種誘惑。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逐步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鼓起勇氣和信心,追求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本案例教學以“主動體驗一合作學習一課后實踐”為主線,使學生在體驗中主動學習,學會合作交流,在與同學的合作中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意志、價值觀。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利用午休時間同學生們閑談。由日常生活、家庭作業談到中學生在生活中面臨的許多誘惑。“在生活中哪些誘惑影響你的學習?”“你有為抵制不良誘惑苦惱過嗎?”這一話題同學們十分感興趣.一下子都圍攏來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為了抵制誘惑,你們有沒有去了解和學習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學們靜了下來,從他們的眼神里我發現很少有同學去這樣做。于是我就布置了課前預習任務:
置身于五彩繽紛的社會環境中.你是否發現身邊有許多東西和事情誘惑著自己。想一想,面對如此多的誘惑.有哪些抵制誘惑的方法?
在圖中寫上自己所受到的誘惑,并完成空格。
我最能成功抵制的是__________誘惑,我是這樣抵制的:__________
我覺得較能抵制的是__________誘惑,其抵制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誘惑是我覺得最難抵制的,抵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我最崇拜的人物是__________,他是這樣抵制誘惑的:__________
問題:請用思想品德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評析該課堂實錄中活動設計的合理性。
四、教學設計題(共1題。每題26分。共26分)
35、課程標準內容
材料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九年級第四課第二框《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一共包括以下兩個小標題:
(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2)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請以此為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1)寫出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確定該部分教學內容的重點并簡單說明依據。
(2)請根據課程標準建議,設計一個與“保護環境”相關的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