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jydly.com) 2015-09-17
354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維持“天宮一號”運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其繞地飛行所形成的天體系統與地月系同級別。本題選B。
2.C[解析]根據圖中等壓線的分布狀況可知,在圖中氣壓最大值處于180°經線的最北部,其氣壓值介于1045—1050百帕;圖中氣壓值最小處在N處,其氣壓值處于l000--1005 百帕。故圖示范圍內氣壓最大差值應介于40一50,對比四選項即可判斷出C項正確。
3.A[解析]據圖可知,圖中位于低壓中心可能是陰雨天氣的有Z、X、P、N。因此本題
選A。
4.D[解析]北京所處的經緯度為(116°E,40°N),根據圖中該地等壓線彎曲狀況可判斷出該地風向為偏南風,故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將飄向偏北方。因此本題選D。
5.A [解析]臺灣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清水斷崖東邊為大洋,其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海水侵蝕作用。因此本題選A。
6.B[解析]對目標物體進行探測,應用遙感技術。
7.B[解析]受地形影響,臺灣的河流一般流程短、水流急。
8.A[解析]略
9.C [解析]甲地根系發達是因為氣候干旱,降水少;乙地葉成針狀是因為氣溫較低;丁地生長較快,主要是因為夏季高溫多雨。
10.D[解析]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我國塔里木河流域,主要環境問題是荒漠化。另外,由于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蒸發旺盛,有可能導致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因此本題選D。
11.B[解析]“神舟八號”發射時間是2011年11月1日。A圖所示時間為1月后,C圖為北半球夏半年,D圖為冬至日后的太陽直射點移動情況,B圖因為“神舟八號”發射時北半球晝短夜長,太陽從東南升起西南落下,視運動軌跡較短。故B正確。
12.A[解析]由圖可知,從A —E這一過程中,該地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不斷增大的,E — F這一過程中,該地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又減小了,這是一種逆城市化現象。所謂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鎮、非大都市區或遠方較小的都市區遷移的一種分散化過程。
13.C[解析]甲表示服務業的就業比重較大,它出現在經濟發達地區,對應城市化水平較高的E、F等階段;乙表示農業就業比重較大,它出現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對應城市化水平較低的A、B、C等階段。因此本題選C。
14.B[解析]由圖可知,①國以石油為主,約占50%,但該國能源消耗總量沒有其他國家大,所以石油消費量在四國中不居首位(沒有②國量大);②國礦物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消費構成較均衡,但石油比重最大,由于②國在四國中能源消耗總量最大,所以石油消費量最大;③國以煤炭為主,但核電消費量沒有②國大;④國以天然氣為主,由于在四國中能源消耗總量較小,所以天然氣消費量在四國中不居首位(沒有②國量大)。
15.D[解析]單位GDP能耗最低的國家能源利用率最高,單位GDP能耗最高的國家能源利用率最低,由圖可知,①國能源利用率最高,④國能源利用率最低。
16.B[解析]甲地中部分城市是沿河流分布的,①錯;②無從得知。因此本題選B。
17.A[解析]喀什作為我國最西端的一座城市,周邊與五國接壤,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這一點和東南沿海的深圳相似。因此本題選A。
18.C[解析]據表可知,中國人口增長模式發生最顯著的改變是自然增長率從2.84%
下降到1.20%開始的,這一時期最顯著的改變是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從3.79%下降到1.83%)。因此本題選C。
19.D[解析]該地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說明此地水資源缺乏。①應當為水窖集雨;秸稈可用來作為飼料。②應為飼料加工;沼氣可用來供暖。③應為供暖;沼渣可作為肥料。④應為肥料:廢棄物放入沼氣池中用來發酵。⑤應為廢棄物。因此本題選D。
20.C[解析]據圖可知,該區農業生產是循環經濟模式,其特點是科技水平高、集約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因此本題選C。
21.D[解析]奇瑞汽車在巴西建立工業園,主要是進行產品的本地化生產,主要目的還是便于產品銷售。
22.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聚集在奇瑞汽車工業園內的企業除了奇瑞組裝廠外,還有為奇瑞供應零部件生產廠家的分廠,他們在生產上具有投入一產出之間的聯系。
23.C[解析]奇瑞汽車公司的研發中心仍留在我國而沒有遷移到巴西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汽車研發技術實力比巴西強。
24.C[解析]根據“土地面積廣大、地勢平坦,居民有收入、文化、消費水平等方面的差異,經濟活動以商業和工業為主”這句話,可以推知應為丙概念模式圖的基本假設。
25.A[解析]以上海為高級中心地,以南京、杭州等城市為中級中心地,以啟東等城市為低級中心地,這是以甲理論概念為基礎的。
二、簡答題
26.[參考答案](1)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職能的發揮;
(2)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調控地理教學過程;
(3)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5)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27.[參考答案]地理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1)文、表、圖結合的規律;(2)地理事實與地理原理并重的規律;(3)綜合練習的規律;(4)地理知能統一的規律;(5)地理智育與德育統一的規律;(6)人文相關的規律。
三、材料分析題
28.[參考答案](1)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近50年來我國西北地區降水量變化的特點是:降水量增大,且降水變率大(或降水不穩定)。
(2)原因:①華北地區年降水量小,降水變率大,且降水量減少;②人口、城市密集,工農業生產發達,生活和生產用水量大;③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污染嚴重。措施:①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②發展節水型產業(或第三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節水農業);③植樹造林,興修水庫;④加強水資源的立法和管理;⑤大力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29.[參考答案](1)該板書是圖解式板書。這種將文字和地理示意圖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地理示意圖為主,配以簡要的文字的板書,更有助于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有利于學生記憶。但由于這種技術在使用時比較復雜,故對地理教師的教學技能要求較高。
(2)①地理板書反映課堂教學內容和思路,因此要做到簡明扼要,綱目層次清楚,內容準確無誤,形式結構合理,文字工整流暢,圖像符號清晰美觀,布局勻稱得體,大小、顏色適度(適當用點彩色粉筆書寫)。②地理板書的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即板書的文字表達要準確無誤,板書中所運用的文字、圖表所表達的地理知識必須是正確的。③由于板書空間有限,時間有限,一定要在有限空間范圍里表述出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和關鍵內容,以引起學生的注意。④好的板書使學生產生一種羨慕的情感,從而激發起模仿、學習的欲望,還可以展現教師嚴謹的、認真的、有創造性的教學態度和能力。
四、教學設計題
30.[參考答案]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
教學重點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學方法
啟發、反思、互助、探究、綜合、討論、提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儀,自制七大洲、四大洋掛圖、拼圖。
學生準備:地球儀、膠帶紙。
教學過程
師: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誰?
生:楊利偉。
師:就是這位英雄代表我們中國人在太空中看到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一個美麗的蔚藍色星球,請問地球為什么是蔚藍色的?
生:因為海洋是藍色的。
師:地球上除了海洋還有什么呢?
生:陸地。
師: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章“陸地與海洋”的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小活動】:請每個同學拿出自己帶來的地球儀,用透明膠將地球儀一分為二(可選擇任一方式),然后觀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
師:同學們,你們告訴老師是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
生:海洋面積大。
師:是的,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請同學們再觀察一下,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均勻嗎?
生:海陸分布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師:(指著板書:地球?水球?)蘇聯宇航員進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經說過,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應該叫水球。請同學們來選擇一下,你們覺得這個星球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
生:我覺得應該叫水球,因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生:我覺得應該叫地球,因為人類是生活在陸地上的。
師:兩個同學都說的很有道理,可是古人在給地球起名的時候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為古人生活的范圍很小,居住在大陸兩岸的人們沒有交流,海洋被視為天地的盡頭,他們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師:非常好,可見,人類對于地球的認識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人類文明史上,記載著人類探險與認識世界的歷程。請全班同學閱讀材料: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
學生一邊閱讀,教師一邊展示課件:屏幕上展示出張騫、馬可?波羅、鄭和、哥倫布、麥哲倫等一些旅行探險家的圖片供學生欣賞。
師:同學們讀完這段材料,此時你心里最想說的是什么?
生:他們太勇敢了,我真佩服。
師:佩服他們什么?
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師:是的,老師也很佩服他們,要知道,這個世界對于我們來說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還等待著人類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正是有了像他們這樣的人物,我們人類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讓其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同學們,你們想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生:(齊聲地)想!
師:有志氣!下面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一個問題:你想過嗎?地球上既然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人類的未來就不再缺水了,人類移民海洋是不是個夢?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興致很高)
師:下面請每小組派代表來說說你們的看法。
生:人類的將來完全可以解決水的問題,將海水淡化,供人類利用。
師:怎樣淡化?
生:我想是不是研究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發明一種過濾器,海水流經它時,海水中的鹽分就會與它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一種可以被人體吸收的物質。
師:說得非常好,還有嗎?
生:人類移民海洋不是個夢,我們可以在人的身上裝一個人工鰓,在水里人就可以自由地呼吸。
生:人是不是也可以變得像美人魚那樣,有一個漂亮的長尾巴,這樣就可以在大海里生活了。
師:同學們,你們太棒了,我想,剛才所說的這一切,在你們的努力下,一定會變成現實。
課件展示:圖1.5“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教師邊指圖,邊講解什么是大陸、半島、島嶼、海洋。
師: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找出任一大陸、半島、島嶼、海洋,并說出它們的區別。
(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了很多半島、島嶼、海洋,并能區別島嶼與半島的概念)
師:我們把全球陸地分為七大洲,海洋分為四大洋,請同學們分別在地球儀、地圖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共同查找)
師:請幾個同學上臺來分別在地球儀和地圖上指出七大洲與四大洋。
(學生邊指邊講,非常準確)
師:同學們,我們再進一步仔細觀察地球儀或地圖,你們能告訴我哪些大洲位于東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過以及大洲與大洲之間的界線嗎?
(學生接著仔細讀圖,或觀察地球儀,邊看邊說出答案)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拼圖游戲(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七大洲幾何圖形),請同學們把它們放在標有經緯線的空白圖上,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學生積極參與,在拼圖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就請別的學生來糾正)
師:你們能不能告訴我,在做這個游戲時,你們會注意哪方面的問題?
生:主要是要注意每個大洲大致的經緯度位置。
師:(在學生拼完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
生:除南極洲外,其他大洲南北對稱分布。
師:很好,那么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很多科學家目前還沒有研究出來。
用提問的方式小結:
師: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及答案三